脐痈,指生于脐中之痈肿.又名脐痈毒.该病由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经,或脐部搔抓染毒而成即脐部感染.症见脐部肿突,皮色或红或白,触之痛剧,甚者可伴见全身症状.治疗可用中医外科膏药(提子膏)外敷,清热利湿,散坚消肿,祛腐生肌,可迅速消除炎症肿痛,无副作用.不明之处可随时联系.祝早日康复!
引起脐部发炎的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细菌感染等.宝宝得了脐炎后,一是病情发展快.初起时脐带根部发红,脐窝湿润、流水,随后很快脐周围皮肤出现红肿,脐窝流出带臭味的浆液脓性分泌物.2是易引发败血症.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缺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不及时治疗,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细菌及其毒素极易从脐血管的断口处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会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预防孩子脐炎,关键是做到:勤给孩子换消过毒的尿布,并防止粪便尿液污染,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脐部,以免厌氧菌生长繁殖.卧室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内裤、毛巾及婴儿尿布等,以抗菌织物制成的为好.宝宝得了脐炎后,炎症轻者可用3%双氧水冲洗局部,洗净后涂络合碘;或用增效联磺片研成细末,撒在肚脐上,并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如果形成脓肿者,需及时切开引流换药.若变为慢性肉芽肿者,使用10%硝酸银,或硝酸银棒给予局部烧灼,肉芽较大应手术切除.一旦孩子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则需尽快住院治疗,选准抗生素,足程足量,以控制病情发展,及早治愈.新生儿的脐带被结扎、切断,脐带残端最后干燥、脱落,仅留一皮肤凹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肚脐.年轻的家长切莫轻视这小小的肚脐,若出现问题护理不当,可酿成大患.新生儿肚脐流水是其脐部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造成新生儿肚脐流水,甚至流血的常见原因有:1、脐茸脐茸实际上是脐部粘膜的残留物,这是肚脐流水比较多的原因之一,脐茸的外观很像一块粉红肉,位于肚脐中央,分泌物较多,护理时不注意碰之会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因此,对于新生儿的脐茸应去医院请医生处理.2、脐肉芽肿是指由于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的刺激形成的息肉样小肉芽肿.表现为脐部有樱红色肿物,似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组织,有浓、血性分泌物,污染衣裤,经久不愈.对于这种脐肉芽肿可去医院,用10%的硝酸盐腐蚀或用消毒剪剪除过多的肉芽组织,同时还必须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大部分病儿可很快地痊愈.3、脐湿疹婴幼儿患湿疹的较多,然而,有的孩子湿疹偏偏长在脐部,表现为肚脐内或周围常有小的红丘疹或皮肤糜烂,分泌物时多时少.由于痉痒常引起脐周围抓痕,对于这种脐湿疹可用映喃西林溶液清洗湿疹处,然后再涂以40%的氧化锌油盲,能起到良好的疗效.4、脐出血脐带脱落后的1周—1个月内,新生儿若用力咳嗽、哭闹使腹内压升高时,脐残留端内血管会有少许开放,出现少量渗血.其原因是,断脐后脐带内的血管仅为功能上的关闭,从解剖上讲仍未关闭,是一个潜在的通道.一旦孩子腹压升高,脐部就会有少量出血,表现为新生儿的衣服上的少许咖啡色或鲜红色的血迹.此时家长不必惊慌,先用75%酒精轻轻地擦去脐部的血迹,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切不可用末消毒的水或布条来擦洗或填塞肚脐眼来止血,以免造成脐部感染.5、脐炎凹陷的脐部是个阴暗的角落,极易积水积污,且不易干燥,加上此处温度适宜,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再则断脐后的脐残端还未完全闭合,无皮肤覆盖,若脐部护理不当,细菌就可以在脐部大量地生长繁殖而引起脐炎.初期表现为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白脓性分泌物,进一步脐周皮肤红肿.细菌甚至可通过解剖上尚未闭合的潜在通道脐血管进入血循环,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故小儿脐炎必须及时处理.首先要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卫生和干燥,干万不要在脐部澈些未经消毒的药粉或石灰等.可用无菌棉签蘸75%酒精擦洗脐残留部或脐窝凹陷处的分泌物,然后涂上1%的龙胆紫或2.5%碘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新生儿脐炎可轻可重,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和治疗为好.6、脐尿管瘘若自新生儿期起,婴儿脐部始终有少量液体漏出、并刺激脐周皮肤引起局部皮炎,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脐尿管瘘.这条瘘管下接膀恍,上端开口在肚脐,膀胀有尿就通过此管从脐流出,故流出的液体,实际上就是尿,有时可嗅到尿昧.此症一旦确诊就非手术不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