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在本月体检时医生诊断为:血黏度中度偏高,医生让吃药或输液。我现在41岁,现在我是感觉有些头晕,犯困,血压在85-125之间,请问这种病好治吗?需要注意什么?有何药或偏方?
谢谢!
你好:临床上将血液黏度超过正常标准称为高黏滞血症。血液中的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压积都会影响血液黏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对血液黏度也有一定影响。高黏滞血症的危害是由此引起的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阻塞性肺疾患病情加重。一般早晨血液黏度升高,上午8时达到最高峰,下午开始下降,午夜至3时之间最低。外界温度过高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发烧时人体水分丢失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时尿量的增加也会使其增高。吸烟、饮酒、忧虑、兴奋、惊恐等不良因素也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剧烈运动、高血糖、高血脂也会增加血液的黏度。血液黏度在人的生理周期内也有变化,新生儿血液黏度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成年后男性比女性的血液黏度略高,女性在月经期血液黏度增高。■高黏滞血症有早期症状因为高黏滞血症引起的人体不适不是多么明显,加上在以往健康体检的项目中没有“血流变”的常规化验,所以常被忽视。其实,血黏度增高也是有其早期症状的,个人也可以感觉出来。一般来说,如果存在下面四种症状,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较高了,就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了。一、晨起头晕,晚上清醒: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晕乎乎,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二、午饭后犯困: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三、蹲着干活时气短: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四、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改善高黏滞血症首先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晨起空腹饮一大杯温开水,补充在夜间睡眠时从呼吸、皮肤排出体外的水分,从而稀释血液,并要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不要盲目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因为静脉用药可能产生某些副作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