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游走性的疼痛,发热不规则,有时有肌肉与关节的红肿疼痛,劲僵直,淋巴肿
本次发病及持续时间:2008-3-15 2到3天
目前一般情况:情况不定
你好诊断登革热一、流行病学资料在登革热流行季节中,凡是疫区或有外地传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2、临床表现凡遇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本病;有明显出血倾向,如出血点,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试验阳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者应考虑登革出血热;在本病过程中或退热后,病情加重,明显出血倾向,同时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考虑登革休克综合征.但首例或首批患者确疹和新疫区的确定,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查.3、实验室检查(一)血象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部分病例尿及脑脊液可轻度异常.(2)血清学检查常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中和试验特异性高,但操作困难,中和指数超过50者为阳性.(3)病毒分类将急性期患者血清接种于新生(1~3日龄)小白鼠脑内、猴肾细胞株或白纹伊蚊胸肌内分离病毒,第1病日阳性率可达40%,以后逐渐减低,在病程第12d仍可分离出病毒.最近采用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率高达70%.用C6/36细胞培养第2代分离材料作为病毒红细胞凝集素进行病毒分型的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或做为补体结合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分型,可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登革热应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药疹相鉴别;登革出血热的登革休克综合征应与黄疸出血型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黄热病等相鉴别.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