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003-8-13 10:30:52 概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为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起病急、进展快。60%患者原无心脏基础疾病,致病菌毒力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0%以上,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革蓝氏阴性桿菌、真菌亦可致病。败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肌肉关节疼痛,意识障碍,皮肤瘀点,各脏器栓塞,心脏杂音变化很大,白细胞明显增高,进行性贫血,血培养阳性,若不及时用有效抗生素,死亡率很高。临床表现:1.常有急性化脓感染、近期手术、外伤、器械检查史。2.起病急、寒战、高热、多汗、皮肤粘膜瘀点、休克,血管栓塞。3.短期内出现心脏杂音且变化很大。4.可发现心力衰竭,肺部湿性罗音,肝大腹水,下肢水肿。诊断依据:1.有全身化脓感染的基础,起病急、进展快。2.寒战、高热、多汗、衰弱。 3.休克、心力衰竭。4.进行性贫血。5.白细胞明显增高。 6.血培养获阳性致病菌。 7.超声心动图发现心瓣膜上的赘生物。治疗原则:1.病原治疗:首选抗生素、早期、大剂量、长疗程、静脉给药。 2.加强支持、对症治疗。3.手术治疗。用药原则:1.未获血培养结果之前,根据临床特征,推测病原菌来源选用抗生素,一般应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首选青霉素、链霉素。用药三天仍未见好转,改用其他抗生素。2.有血培养结果后,可根据药物敏感性选用相应抗生素。先选“A”项,后选“C”项药物。 3.小量多次输新鲜血,冻乾血浆、人体白蛋白,多种氨基酸。4.注意心功能变化,及时给予营养心肌药物,注意电解质平衡。辅助检查:对临床表现比较典型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A”查后不能确诊者,再查“B”或“C”。疗效评价:1.治愈:急性心内膜炎的症状和体征消失,体温正常,白细胞正常,贫血纠正,血沉恢复正常。如原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治疗后连续三次血培养阴性,停药二周后无复发。2.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血培养仍存致病菌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