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母亲于一年前感觉胸闷,气短.,说话没底气.去医院做了所有身体.检查无实质性的原因,中医查过说气血不足.吃过多少副中药也未见好.请问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BR>1.气的概念:气是运行在人体内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极强的能量的活动力,激发和推动机体器官的功能活动,因此也代表五脏之气和经脉之气.气的作用主要是温养机体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参与脏腑功能的新陈代谢. <BR>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BR>2.血的概念: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血的功能有两方面.其一,即调养脏腑形体经络和骨窍.血盛则形健,面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其二,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盛则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血不足则精神恍惚,心悸不安. <BR>血虚: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BR>3.气血的来源 <BR>气与血来源有两个方面.其一,禀受于先天之精气.即父母的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其二,即后天之精气,只通过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精气.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学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在中医临床上一般是气血双补. <BR>一, 贫血: <BR>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症,主要是血液中红血球质量不足或血红蛋白不足所致. <BR>贫血与低血压不同,低血压是血压长期低于90/60mmHg以下出现头晕等症状.两者不能混同. <BR>贫血的临床表现: <BR>1. 一般表现:面色苍白,疲倦无力,头晕耳鸣,昏厥,皮肤干燥,毛发脱落,指甲易裂. <BR>2.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 <BR>3. 循环系统:心动过速. <BR>4.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舌淡,口角皲裂. <BR>5. 内分泌系统:月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 <BR>贫血的种类: <BR>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全球有两亿人患缺铁性贫血,此外再生障碍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BR>缺铁性贫血:主要是体内铁质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其原因:1)长期慢性出血,如痔疮,月经过多,溃疡病等造成铁质丢失.2)偏食,消化系统疾病造成铁质吸收不足.3)妊娠,哺乳期及儿童发育期,铁质需求量增加,造成铁质相对不足. <BR>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要是红骨髓减少造血功能衰退所致.临床上可出现常见贫血症状外,还有出血,感染等.其原因:1)药物中毒.2)放射性损伤骨髓.3)感染.4)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变. <BR>地中海贫血:遗传性血红蛋白异常.除贫血的一般症状外,可见肝脾肿大黄疸等. <BR>中医学认为贫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主要与脾胃和肝肾有密切关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通过脾胃的运化,化生水合精微转化为气与血.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精生髓,精血再生. <BR>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质不足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其原因1)铁质丢失太多.长期慢性出血,如痔疮,月经过多,溃疡病.2)铁质摄入不足.偏食,减肥,缺少铁质摄入,胃病影响铁质的吸收.3)消耗增加.妇女在妊娠及哺乳期以及儿童在发育期需求增加,如摄入不足则贫血. <BR>中医认为贫血的发生主要是脾胃虚弱所致.中医学认为,气血的产生来自水合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则吸收力强,气血生化旺盛.中医对贫血的治疗当用健脾益气,气血双补的方法.临床选用归脾汤,十全大补汤加阿胶,龟板,鹿茸等.此外,中医又有“精血同源”之说,肾脏的精气生髓,髓盛. <BR>中医治疗贫血主要以健脾温胃入手,补充气血,化生之源. <BR>选用补气补血及补肾精,肾阳之品.如四君子汤加右归丸,十全大补加阿胶,鹿角胶等. <BR>缺铁性贫血中药治疗疗效好,服用两周以上病人的贫血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一个月后血红蛋白可以上升至正常 <BR>治气血不足 <BR>配方】草莓250克,葡萄干100克,白糖100克. <BR>【制法】将上3味入锅,加水800毫升,煮沸后改为文火烧5分钟,离火浸泡10小时后食用. <BR>【服法】饮汤,吃草莓,葡萄干.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