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大夫,您好,我老公在最近做彩超,查出有轻微脂肪肝,能给推荐几种药吗,另外轻微脂肪肝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吗?谢谢
你好!你提问的这个问题在目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借此就脂肪肝是怎么回事予以介绍:正常人的肝脏内只含有少量的脂肪,像磷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等,其中磷脂含量最多,甘油三脂仅占到20%,但是上述这些脂肪的总量,只占肝湿重的4-5%。如果超过10-15%,或者在组织学上超过5%时,那就是脂肪肝了。得了脂肪肝以后,75%的人可出现肝区胀痛等症状,25%的人没有自觉症状,只是在做体检、超声波检查时才被发现,肝脏是中性脂肪(即甘油三脂)全成,运转和利用的主要器官,经消化道摄入的脂肪内营养物质,大多在肝脏经过代谢后进入血液循环,得了肝炎后,病变的肝细胞对甘油三脂的合成和代谢的平衡失调,使中性脂肪在肝内积聚,就会形成脂肪肝。此外,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常见的还有以下一些:1、饮酒酒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尤其是对肝内的甘油三脂代谢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从而损伤肝细胞,通常在肝炎的急性期,病人不会饮酒,问题在于恢复期,许多病人认为肝炎的化验指标已经正常,渴点没关系,或者认为啤酒是液体而已,不是酒,于是照喝不误,结果尽管进入体内的酒精不多,但其对肝脏细胞仍然有损伤。2、营养过剩得了病以后,除了药物治疗外,许多人都很重视食补,肝炎病人也不例外,遵循“三高一低”(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原则,摄入大量营养,营养过剩,多余的蛋白和糖便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皮下和肝脏中,所以患过肝炎后许多人会发胖,还有些人出现脂肪肝。3、消耗过少一个人生了病以后是很注意休息的,别人也总是劝病人多休息。而休息,又常常会被片面地误解为卧床,营养增加了,休息增多了,入大于出,人岂不会胖?肥胖者极易得脂肪肝,有资料提示,在肥胖者中,有一半人有肝内脂肪浸润。这是由于脂肪组织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释出过多,同时又浸润在肝脏中的缘故。4、激素激素与脂肪肝的形成也有关系,例如,当进食高糖类食物时,若同时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那么就容易引起脂肪肝,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用肾上腺皮质糖类激素也可能会发生脂肪肝。5、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脂肪肝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大约有五分之一的脂肪肝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约半数糖尿病患者伴有脂肪肝,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的人群发现有脂肪肝,6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脂肪肝的发生率可高达45%,糖尿病性脂肪肝是周围脂肪组织移入肝内过多所致。要降低脂肪肝的发生或复发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正确理解休息得肝炎后,除了急性黄疸型肝炎应卧床休息外(黄疸退后便可起床),休息方式以动静结合为宜,可散散步,活动活动四肢,做做气功,打打太极拳,做做广播操等,以改善各脏器的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对脂肪的代谢,有利于防止脂肪肝的发生或复发。2、科学进补高糖高蛋白质脂及,会使体重增加,血脂增高而发生脂肪肝,所以,要科学用膳,脂肪摄入每日不宜超过30g,少吃高糖类食物,如巧克力、奶糖、饼干糕点、面粉制品等,每日饭量(或面食)控制在250g左右。3、多吃维生素和蔬菜、水果、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代谢。多吃些含有叶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利无弊,可以吃些鱼、瘦肉、禽蛋、豆制品等含有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的食品。4、适当运动根据病情和体力,在肝炎的恢复期可以做些适当的家务事,劳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倦为准,一旦感到疲乏,即应停止作业,适当休息,只吃不动,只睡不干活,摄入多消耗少,人就容易肥胖,而肥胖又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信号,所以预防脂肪肝一定要控制体重,切莫发胖,最好能定期测量体重。另外,脂肪肝虽然在中医学中无相对应的病名,但散见于中医之“痰症”、“胁痛”、“积聚”、“湿阻”等病证中。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热蕴、湿阻、痰凝、血瘀,脾胃运化失司则湿热凝聚成痰,肝胆疏泄失常则痰阻于肝经,故治疗应以清热祛湿,疏肝健脾,化痰通络,化瘀降脂为大法。近年来,有学者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该病,临床验之效果满意,其方药现摘录如下,以供参考:基本方:柴胡12克,半夏10克,黄芩15克,枳实10克,苍术12克,白术12克,大黄10克,生山楂15克,赤芍、白芍各15克,丹参15克,草决明20克,郁金15克,虎杖20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甘草5克。加减:1、若肝区疼痛者,加川楝子15克,元胡15克。2、肝功能异常者,加茵陈、金钱草。3、纳减乏力者加黄精,山药,苡仁。4、多食善饥者加黄连,知母。5、腹胀,便稀者加乌梅,枳壳。6、胸胁满闷者加大郁金,丹参用量。7、脘痞呕恶者,加大茯苓用量。8、口苦便秘者加大大黄用量,并加生地。9、血脂高者决明子增量,并加首乌。用法:每日一帖,分早晚两次口服。再则,合并其它疾病者,可给予对证治疗,禁食肥甘厚味食品,禁饮酒。
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作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心情要开朗易暴躁。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