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近一年多出现下肢浮肿,由于行走不便,不方便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让农村的赤脚医生简单治疗一下,症状有所减轻,后来也出现过反复。大约1个半月前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胸闷、咳喘症状,到县级医院检查,通过CT检查发现患者右侧胸腔有大量积液,随后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通过穿刺抽取积液近10次,每次都在2000ml左右(考虑到尽量为患者减轻因频繁抽液带来的痛苦,医生每次抽出的积液可能稍多,即使这样每次都抽不完),配合药物治疗,也输过10多次血浆和4次人血白蛋白(每次50ml/10g),肢体浮肿症状消失,但积液数量好像没有明显减少。
辅助检查:积液呈淡黄色,通过化验,其中不含癌细胞,蛋白也很少。
目前一般情况:积液数量还是不少,刚抽出后不咳喘,但随着积液数量的增加,大约五、六天后就喘得比较厉害。
病史:1996年患脑梗塞,落下后遗症,左半身运动受限,开始几年还可慢慢行走,现在行走困难,不能独立行走。
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吗?这种病能治好吗?
第一次问题补充:请各位帮帮忙,不胜感激!!
你好!就你目前所表述的患者症状,我认为先以治疗肾为切入点,并且以肾为中心兼顾脾肺之调理,那么要较之以往的治疗方法效果要好些。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有病可以通过经络相互影响。当机体某一脏腑有病时,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其他的脏腑,而且疾病都是动态的,在一定范围或者一定幅度上会发生变异。换句话说该患者目前所表现的胸腔积液其实不是主证,而肾功能出现障碍才是全身性疾病中的主流,由于肾虚水泛可通过经络凌心射肺,出现胸闷心悸、咳喘痰多、不能平卧等症。也就是说肾虚加之肺脾输布与运化不利是导致胸腔积液一病根本所在。据此,治疗时宜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方选益气化瘀补肾汤加减: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断10克,怀牛膝10克。加减:临床辩证咳喘较甚,加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蝉衣4.5克;若为肾阳虚,加肉桂4克,鹿角霜10克,巴戟天10克;肾阴虚者加生地15克,龟板15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脾虚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怀山药20克,苡米仁30克;尿蛋白增高者加金樱子12克,芡实15克,益智仁12克;浮肿明显并伴高血压者加水蛭1.5克(研末装入胶囊早晚分吞)以化瘀利水;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地龙15克;尿少且短涩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克(共研末入胶囊,每次服6粒,一日三次)。用法:每帖药须用益母草90-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方义:该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是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发病之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在治疗上应该遵循标本两顾,补泻并举,益气化瘀,通腑降浊,庶可奏功。方中黄芪甘温,专司益气培本(补心肺之气),促进血液循环,且能利水;仙灵脾辛甘温,功补肾阳,祛风湿;附子辛热,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釜底抽薪之意)在该病整个发病全过程中,脾肾阳虚是主要证型,而黄芪、仙灵脾、附子是关键药物,除舌质经绛湿热炽盛者外,均应选作主药,附子、仙灵脾除温肾外,还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石苇甘苦性辛,功专利水通淋,且能消除肾小球之病变,有抑制过亢卫气之功;川芎辛温,为活血理气之要药;红花辛温,活血破瘀生新(久病必瘀),且有降压之功;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川断苦温,利水消肿;益母草用大剂量时,有明显的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之蛋白,屡试不爽。中医药治病讲究当辩病与辩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上方,而且仅是我对该病的一种新思路而已,故建议你还是找资深中医专家做具体辩证治疗为妥。
温馨提示:
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饮食中适当补充蛋白质。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