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5
前两天带我女儿去做体检,验血结果出来说淋巴细胞偏高,中性细胞偏低,单核细胞偏高是怎么回事?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医生说我宝宝体温有点低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该注意什么
病情分析:
你好,1,5岁的宝宝体检说淋巴细胞偏高,中性细胞偏低,单核细胞偏高这说明病毒感染一般是淋巴细胞偏高,中性细胞偏低的
指导意见:
宝宝的淋巴细胞偏低一个方面的病毒感染,另一方面的免疫力差才会出现这种结果,而且宝宝的体温有的低更说明了这个问题,建议你可以给宝宝吃一下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如益生菌等
红细胞平均体积是73.3,平均血红蛋白量为25.3,,中性细胞比率是31.44,淋巴细胞比率是51.94,单核细胞比率是11.81.单核细胞是0.81,这总结起来有没有大问题啊?
淋巴细胞一般在40以下,你宝宝现在是51.94淋巴细胞偏高,结合临床症状宝宝有咳嗽考虑是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性感冒导致的,可以给宝宝口服蛇胆陈皮液等中药抗病毒治疗,祝宝宝早日康复
您好,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血细胞比较,单核细胞内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一般来说,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00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病情分析:
一般血常规可以显示细菌还是病毒感染,感染的程度如何,还可以看出宝宝是否贫血等。一般淋巴细胞高考虑存在病毒性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高考虑存在细菌性感染。
指导意见:
并不是血常规检查有问题者都会表现出发热,如果目前什么症状也没有建议合理膳食,多喝水,促进代谢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以上是对“前两天带我女儿去做体检,验血结果出来说淋”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淋巴细胞(lymphocyte)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据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又名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又名次级淋巴器官)两类。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当器官(有人认为在哺乳动物是骨髓)。它们无须抗原刺激即可不断增殖淋巴细胞,成熟后将其转送至周围淋巴器官。后者包括脾、淋巴结等。成熟淋巴细胞需依赖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发挥其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增高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指导意见:
中性粒细胞减少减少骨髓发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造白细胞组织增生、部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疟疾、黑热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瓦尔登斯特伦病、多发性骨髓瘤、费尔提综合征、贫血(缺铁、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放射线(如:定位治疗)、粒细胞缺乏症(中毒:匹拉咪痛、吩噻嗪、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等;免疫-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单核细胞增高增加见于骨髓单核细胞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发生于恶性新生物、贫血、疟疾和黑热病及原虫感染各种疾病中,也可发生梅毒、进行性结核、病毒性肝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甲亢和结节性关节炎等疾病。
病情分析:
您好,
1、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偏高见于出生4~6天的婴儿至6~7岁的儿童。病理性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及流行性出血热等,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及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感染;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其他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慢性炎症、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3、单核细胞生理性增高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病理性偏高见于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
指导意见:
综合上述分析,您的宝宝可能是轻微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可导致体温偏高或者偏低。不知您的宝宝还有没有其他症状,便于为您解答。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