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整夜不眠。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2006年1月30日至今。
病史:3年前间断不眠未治,现整夜不眠而求治。                
                                          上面专家讲得很详细,就中药治疗方,我推荐一个给你,你可以一试.药物:枣仁40克知母10克生龙牡各15克生龙齿20克珍珠母15克川芎6克远志6克合欢皮10克夜交藤30克茯神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一般三剂可以见效.祝你早日康复. 
                                                                          
                                          1.睡眠时间长短不是评定睡眠充足的最重要的指标。睡眠时间因人而异,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5%的人每天所需的睡眠量在6小时以下,还有5%的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一般成人的睡眠,大致在每天5-9小时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中年以后就不需要像青年时一样多的睡眠。有些人对自己的睡眠时间的长短耿耿于怀,形成不必要的困扰而造成心理上的失眠感。只要睡醒后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睡眠时间都算是充足的。
      2.对生活中偶尔的失眠不必过分担忧,一两夜的失眠不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太大的影响。偶尔失眠的原因很多,如亲友病故,失业,债务,失恋,离婚等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或者睡眠环境的改变{如借宿朋友家}。一般在困境消除或逐渐适应后,就会自动恢复正常睡眠。愈担心会再失眠,反而到夜晚就愈难入睡。不担心失眠,到困倦时自然就会入睡。
      3.安排有规律的生活是避免失眠最有效的方法。养成定时睡觉与定时起床的习惯,建立良好的生理时钟。遇到周末假期,避免睡懒觉,睡多了对人并无益处。有时因事而晚睡,早晨仍按时起床。有些人因工作需要,有时白天工作,有时夜间上班,自然影响睡眠会有暂时的失律性失眠。
      4.入睡前不宜过饱,应尽量避免饮用如酒,咖啡,茶,可乐等刺激性饮料。不少人认为饮酒有助睡眠,虽然酒后容易入睡,睡眠却不易持久,醒后很难再入睡。睡前可适当喝些牛奶有利于睡眠。
      5.睡前半小时内不适合过劳过力的工作,有人试图借剧烈运动使自己疲倦而入睡,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临睡前放松心情,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6.以上建议如果无效,切忌擅自服用安眠药物,因为安眠药只是抑制或麻醉的睡眠,其化学效应对中枢神经具有抑制作用,不能帮助失眠者获得真正良好状态的睡眠。如果失眠无法控制,应当寻求医生诊治,遵医嘱服用安眠药。
      怎样治疗神经衰弱伴发的失眠症?
      失眠症在神经衰弱患者中不仅是其重要的症状之一,往往也是加重神经衰弱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防治神经衰弱症的失眠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治疗神经衰弱性失眠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一般措施:①多参加一些有益于怡情养性的活动,如旅游、听音乐,参观花展、画展,钓鱼等。或学会种花、养鸟、养鱼等,并逐渐养成习惯,有利于改善失眠状态。②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剑术、太极拳、练站桩功或静养功,都有益于改善神经衰弱所带来的失眠症。③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则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对于生性懦弱、胆小之人尤为重要。
      (2)饮食调护:本病除应忌用辛辣、生冷及烟酒茶外,一般无特殊。而下列食疗方法不仅能改善失眠症状,更能改变其恶性循环。食疗方有以下几种:
      ①龙眼猪脑:龙眼肉30g,猪脑一只,清炖加冰糖服用。
      ②五味鸽蛋:五味子50g煎汁;鸽蛋30枚,煮熟去壳后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然后浸泡在汁中2天。每次吃鸽蛋3枚,一日1~2次,可连服2周。每次食前煮沸一下。
      ③枣仁莲子粥:酸枣仁9g,莲子20g,粳米100g,煮粥加糖少许。可常吃。
      ④甘麦大枣汤:小麦30g,大枣10枚,甘草6g,煎汁服用。可连吃一段时间。
      ⑤桑椹大枣汤:桑椹15g,大枣50g煮汤吃。每日1次,连服2周为一疗程。
      ⑥珍珠汤圆:珍珠粉0.3g,枣泥50g拌匀,加糖适量,包入糯米粉中做成汤圆20个。用沸水下汤圆吃,每次10个。可作早点,经常吃。
      ⑦玫瑰蜜炙羊心:玫瑰花30g煎汁去渣,加入蜂蜜50g调和。将羊心一只洗净切成块状,放入上汁中浸1小时,然后用钢签或竹签穿上羊心块,置炉火上慢慢烤。在烤的过程中,时将玫瑰蜜汁涂于羊心上,羊心熟透即趁热食用。可分2次服完。
      ⑧两仁酥:将核桃仁和花生仁等量捣碎,混匀后加糖做成酥糖块。每次吃30~50g,每日1次。
      ⑨水牛角莲子茶:水牛角片10g,莲子15g,加水煮成一小碗,加冰糖少许。睡前服,吃莲子喝汤,有安眠作用。
      ?10?佛手片6g,丹参15克g,核桃仁5个,白糖50g。先将佛手、丹参煎汤去渣,核桃仁、白糖捣成泥,入药汤中再文火煮10分钟服食,每日2次,连服数日。适用于肝气郁结者。
      ?11?猪瘦肉250g,莲子30g,百合30g。共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汤,调味服用。每日1次,连服数日。适用于心脾两虚者。
      ?12?浮小麦50g,甘草8g,百合15g,红枣5枚。加水适量煮汤服,每日1次,连服3~5天。适用于肝肾亏虚者。
      ?13?肉苁蓉15g,精羊肉100g,大米100g,细盐适量,葱白2根,生姜10g。分别将羊肉、肉苁蓉洗净切细,先用砂锅煎肉苁蓉取汁,入羊肉、大米共煮,待煮熟后,入盐、葱、姜煮为粥。每日1次,隔日服用1次,连服数日。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14?沙参、玉竹各15g,粳米60g。将沙参、玉竹用布包好,用粳米煮粥食。每日1次,可连服5~7天。适宜于阴虚火旺者。
      ?15?鲜桑椹1000g(干品500g),蜂蜜300g。将桑椹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液2~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熬浓缩,至较粘稠时加蜂蜜,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以开水冲服,每日2次,连服6~7天。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3)心理治疗
      ①在确诊为本病之后,医务人员应以诚恳、同情、关怀、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以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切不可因本病为功能性疾病而草率从之。首先须向病人细心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性质、治疗原则和基本方法,详细交待病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些注意事项。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可进行必要的思想工作,如劝说、开导等,以期消除其发病诱因及目前存在的思想负担。或可采取以情胜情的方法,如怒胜思、思胜恐等。
      ②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非专业(如人文学科)方面的学习,帮助病人提高社会交际能力,以避免或减轻不必要的精神刺激或思想负担。协助病人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体育锻炼的日程表,尽量使之做到劳逸结合。同时帮助病人克服疑病、恐惧等不良心理状况,以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计划,自觉执行已拟订的工作、生活日程表,加强哲学、逻辑学、美学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遇事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从而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不仅有益于疾病的康复,同时也中断因失眠而造成的恶性循环。
      (4)对症治疗:本病大多经恰当的食疗及一般调节和心理治疗后均可获满意疗效,一般可不使用西药。若失眠、焦虑症状严重者,可酌用溴化钠、安定等,或适当辅以谷维素、维生素B?1、高维灵、浓维磷补汁等神经营养药。
      (5)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对防止神经衰弱而造成的失眠症,不仅疗效好,而且方法也较多,可参照后面有关条文。
      失眠的按摩治疗
      很多人为失眠所困挠,以下介绍几种传统手法按摩治疗失眠的疗法,供大家选用。
      1、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头部上方,以右手食、中二指点按睛明穴3~5次后,以一指或双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推至两太阳穴处,操作5~10分钟。然后双手拇指分别抵于两侧太阳穴,换用余下四指推擦脑后部风池穴至颈部两侧重复两遍,再以双拇指尖点按百会穴。
      2、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右侧,用右手五指分别置于头部督脉、膀胱经及胆经上,自前发际推向后发际5~7次,然后术者站在患者之后,沿两侧之胸锁乳突肌拿捏,拿肩井3~5次。
      3、患者俯卧位:术者在其背部用滚法,操作3~5分钟。心脾亏损者,可多按揉心俞、脾俞;肾虚者,可多按揉肾俞(腰部两侧),关元俞,最后再点按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4、自我按摩:可在每晚睡觉前,坐于床上进行如下按摩:(1)揉百会50次。(2)擦拭肾俞50次。(3)摩脐下气海、关元50次。(4)揉按足三里、三阴交各50次。(5)擦涌泉100次。(6)仰卧于床上作细而均匀的深呼吸30次,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即可入睡。
      5、每晚临睡前先揉足三里、三阴交,每穴1分钟,再掐按内关、神门穴1分钟,再用双手掌根部揉擦背部,以有热感为宜,重点按揉心俞、脾俞、肝俞。最后平卧闭目养神,不生杂念,用拇、食指按揉双侧睛明穴,连续揉按3~5分钟即可产生睡意。
      值得注意的是,用按摩疗法治疗失眠,不宜用叩砸、提弹等兴奋手法,应采用有镇静安神作用的缓慢轻柔的表面按摩或深部按摩。
      你好,以上方法仅供你参考 
                                                                          
温馨提示:
生活有规律,定时上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饮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