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 硬 化 概 述
本病概述
肝硬化(CirrhosisofLiver)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本病的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血吸虫病,酒精中毒,在我国以乙型肝炎所致为主,国外以酒精中毒多见.
本病中医诊断为肝积,多因肝络瘀滞不通,使肝体失却柔润,疏泄失职而出现的积聚类疾病.
临床表现
1.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以乏力,纳差出现较早,肝轻度肿大,质地结实或偏硬,脾轻,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
2.失代偿期 症状显著,主要有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厌食,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或腹泻.常有鼻出血,牙龄出血和胃肠道出血,还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女性可表现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男性常有性欲减退,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
3.体检 患者面部,颈,上胸等上腔静脉引流区可出现蜘蛛病或毛细血管扩张.在失代偿期肝脏可缩小变硬,脾脏轻,中度肿大,腹部可见腹壁静脉曲张, 叩诊可发现腹水.
诊断
一,基本检查
1.血常规 在代偿期多正常,失代偿期有轻重不等的贫血,脾亢时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减少.
2.尿常规 代偿期一般无变化,有黄疽时可出现胆红素,并有尿胆原增加.有时可见到蛋白,管型和血尿.
3.肝功能试验 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异常;失代偿期患者则多有较全面的损害,血清胆红素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转氨酶常有轻,中度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4.腹水检查 一般为漏出液,如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时,则腹水可出现渗出液或介于渗出液和漏出液之间.
5.超声显像 可显示肝大小,外形改变和脾肿大,门脉高压时可见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有腹水时也可发现液性暗区.
二,进一步检查
可作免疫功能检查,食管吞钡X线检查,内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肝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等.
三,诊断要点
1.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
2.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3.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
4.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
5.肝活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
6.本病主要与慢性肝炎,肝癌及血液病腹腔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进行鉴别.
7.本病的主要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治疗方法
本病无特效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针对病因和加强一般治疗,使病情缓解及延长其代偿期,对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抢救并发症;对有门脉高压的患者应采取各种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措施,包括选择好适应证和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 代偿期患者宜适当减少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为主.
2.饮食 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有腹水时饮食应少盐或无盐.禁酒及避免进粗糙,坚硬食物;禁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3.支持治疗 失代偿期患者食欲缺乏,进食量少,宜静脉输入葡萄糖,维生素c,胰岛素,氯化钾等,应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病情较重时应用氨基酸,白蛋白或鲜血.
二,西医治疗
三,中医治疗
三,进一步治疗
当上述治疗无效时采用.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定期少量,多次输注白蛋白及鲜血.
腹水浓缩回输,但有腹水感染及疑有癌性腹水时不能采用本法.
本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时,应作出相应的治疗.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品种繁多的护肝药不宜滥用,以少用药和用必要的药为原则.平日可用维生素和消化酶.
腹水治疗 ①限制钠,水的摄入;②利尿剂常用的有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20-60mg,每日3次,如效果不显著可用双氢克尿塞或速尿;③导泻,如利尿剂无效,或在合并肝肾综合征,低钠血症时,可用甘露20g每天 l-2次日服.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大便不实或溏,精神不振,舌苔薄白,脉细弦.疏肝健脾.代表方:柴芍六君子汤,逍遥散加减.
2.瘀滞肝络证:胸胁右侧刺痛,肝脏肿硬,按之痛甚,腹大坚满,脉络怒张,面颈胸臂有血病,丝状红缕,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斑点,脉细涩.行气化瘀通络.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3.寒湿困脾证:右胁疼痛,肝脏肿大,脘腹痞胀,手足不温,下半身胖肿,口和不渴,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温中健脾,化湿利水.代表方:实脾饮加减.
4.气血两虚证:右胁疼痛,腹部胀大,面色萎黄,视物昏花,心悸健忘,纳少,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健脾益气,补血养肝.代表方:人参养营汤加减.
5.肝肾阴虚证:肝区隐痛,腹胀纳差,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舌谈红,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数.滋补肾阴,柔肝软坚.代表方:麦味地黄丸合青篙鳖甲散加减.
二,针灸治疗
体针 选肝俞脾俞,中封,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一次,每次取穴2-3穴,5日为一疗程.
耳针 取肝,胃,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中度刺激或留针.每次选用2-3穴,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
三,单方验方
1.鸡骨草30g,丹参15g,水煎服.
2.京葫芦12g,冬笋12g,水煎服,适用于腹水病人.
3.丹参桃红饮 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大枣 lO枚,水煎服,食枣喝汤,每日1-2次,可选用数周.适用于瘀阻肝络证.
4.茵陈姜桂饮 茵陈15g,干姜6g.桂枝 lOg,水煎,加红糖适量,每日l剂,适用于寒湿困脾证.
5.鲤鱼赤豆汤 鲤鱼 l条(约一斤,去鳞及肠杂洗净),赤豆120g,五味子10g,陈皮6g,共煮至熟,加白糖适量,吃鱼喝汤.可常食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证
疗效评定
一,有效
1.肝硬化症状明显减轻或并发症基本治愈.
2. B超腹水消失或减少.
3.原不正常的肝功能改善,血常规改善.
二,无效
1.症状无变化或并发症不能改善.
2. B超或肝功能化验无变化或反而加重
温馨提示:
适当减轻劳动强度,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维持健康和延长寿命。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