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女朋友本月1号来的月经,然后我们在13号和17号都有过亲密接触,当时都穿着秋裤,但是我射了,有些精液透过了裤子……她的月经本月19号就来了,请问这是什么回事?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或“经早”。如仅提前三五天,且无其他明显症状者,属正常范围。或偶然超前一次者,亦不作月经先期病论。《景岳全书·妇人规》说:“所谓经早者,当以每月大概论……勿以素多不调,而偶见先期为早。”本病在历代医籍中与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同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如宋代的《圣济总录·妇人月水不调》云:“月水不调者,经血或多或少,或清或浊,或先期而来,或后期而至是也。”明代万全在《妇人秘科》中分别将“不及期而经先行者”、“过期而经后行者”、“一月而经再行者”、“数月而经一行者”、“经闭不行者”逐一辨证施治。为月经先期作为一个病证开创了先例。【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和血热。因为气能摄血,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提前而至。1.气虚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或思虑过极,损伤脾气。因而中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经血失,以致月经先期来潮。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以致心脾气虚。或病延日久,脾损及肾,使肾气渐衰,又可成为脾肾气虚。临证时应予注意。2.血热又可分为实热和虚热。(l)实热常见的有阳盛血热和肝郁血热。阳盛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燥助阳之品,热扰冲任,迫血下行,以致月经提前而至。《万氏女科》说:“如曾误服辛热暖宫之药者,其冲任伏火也。”指明阳盛血热而致月经先期的病理。肝郁血热郁怒伤肝,木火妄动,下扰血海,迫血下行,致使月经先期来潮。《万氏女科·不及期而经先行》说:“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血俱热,且有郁也。”(2)虚热素体阴虚,或因久病明亏,或因失血伤阴,水亏火旺,热扰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因而下行,故使月经提前而至。《傅青主女科》说:“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正是对阴虚血热致月经先期而言。【诊断】本病的临床特征以周期提前七天以上,并非偶然一次者作为诊断依据。如提前到十余天,便有阴道出血者,应注意与经间期出血鉴别。p月经先期的量、色、质和持续时间一般与正常月经基本相同。而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12-16天。(但不一定每次月经中间均出血,持续l-2小时至2-3天;流血量一般较少。)【辨证要点】月经先期的辨证,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情况,结合形、气、色、脉,辨其属虚、属热。一般以周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清稀,唇舌淡,脉弱的属气虚。周期提前或兼量多,经色紫红或深红,质稠,舌质红,脉数者为血热;脉虚而数者为虚热。如仅见周期提前而量、色、质不变的,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全身征候及舌、脉等进行辨证。本病若伴经量过多,可发展为崩漏。临证时应重视经量的变化。【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原则,应按其疾病的属性,或补或泻,或养或清。如虚而有火,则重在补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或脉证无火,而经来先期者,则应视病位所在,或补中气,或固命门,或心脾同治,或脾肾双补,切勿妄用寒凉,致犯虚虚之戒。【辨证施治】1.气虚主要征候: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增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清。舌质淡,脉细弱。证候分析:中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经来先期,量多。脾虚化源不足,不能奉心化赤,则经色淡而质清稀。中气不足,失于旁达升举,则神疲肢倦,小腹空坠。脾虚运化无力,则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均为脾气虚衰中阳不振之候。治法:补气摄血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本方以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甘草、白术补中健脾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共奏益气补中,升阳举陷,摄血归经之效,使月经自调。如兼怔忡心悸,眠差梦多,为心脾气虚,可于前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茯神、枣仁、远志、桂圆肉、木香、生姜、大枣。方中桂圆肉补脾益血;茯神、远志养心安神宁血,木香宣畅三焦滞气,调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气固血宁,归脾所统,则经调如期。2.阳盛血热主要证候: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或伴心胸烦躁,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征候分析:邪热伏于冲任,迫血妄行,致经来先期、量多。血为热灼,故经色鲜红或紫红而质稠粘。热邪扰心,则心胸烦躁。热伤津液,则口干,小便短,大便燥。面赤,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盛于里之象。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傅青主女科》)。方中丹皮、青蒿、黄柏清热泄火,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白芍柔肝和阴,茯苓行水泄热。全方虽属清热泄火之剂,但有养阴凉血之品,使热去而阴不伤,血安而经自调。经量多者,去茯苓之渗利,以免伤阴,酌加炒地榆、炒槐花,以清热凉血止血。3.肝郁血热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乳房胀痛,或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候分析:肝郁化热,热迫血行,则月经提前,经色紫红。疏泄失调,放经量或多或少。气郁血滞,则有瘀块。气滞肝经,则乳房、胸胁、少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均为肝郁化热之象。治法:清肝解郁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方中丹皮、山栀、柴胡疏肝解郁散热为君,当归、白芍柔肝养血为臣,白术、茯苓培脾为佐,薄荷助柴胡疏达肝气为使。爆姜辛燥,非血热所宜,故去而不用。肝气疏达,热清血宁,经自如期。4.虚热主要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候分析:本证可由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上述各型血热先期,热盛伤阴发展而来。阴虚内热,热扰血海,迫血流行,故月经先期而至。水亏火旺,故量少、色红而质稠。若虚热伤络,血受热迫,则经量可多。虚热上浮则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方中生地滋阴清热凉血;地骨皮泻肾火,清骨中之热;玄参、麦冬滋阴壮水;阿胶滋阴补血;白芍养血敛阴。全方重在滋水,使水足而火自平,阴生而阳自秘,则经行如期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