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一个礼拜前在医院里,医生说我得了面神经炎,起先左脸上部靠下眼睑处发麻,后来输了一周液体后,依然不见起色,而且右脸也局部开如发麻.而且西医还说要继续输液并肌肉注射VB1和2,针灸也在同时进行着,但都没有任何起色,非常着急,不知如何是好?一中医建议我光吃他的药,不接受其他治疗,但我不敢信啊.怎么办啊?????
今天下午又去看一中医院有名的老中医,他直接给我答复是我得的应该是风扇对吹脸部,导致风寒侵入面部,从而面神经痉挛.他说我没有眼闭合不上,嘴歪等一系列面瘫特征,不能算是面瘫.只是一般的面神经痉挛.但给我针灸的另一位老医生却说我就是周围性面瘫.不知听谁的好.
现代中医对面瘫病的含义系指西医面神经麻痹,其中医的正名应称为“口僻”,面瘫是口僻的习用名,二者意义相同.本病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虽然现代将面瘫归于痿病类,但也指出了其病因为外风入中,故与古代将其归于风门也是一脉相承的.
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应分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引起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也就是说,上下部面肌都发生瘫痪,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眼的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贝尔氏征).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驰,故口角下垂,船帆征阳性.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有时外溢.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口呈斜卵圆形.说话时,发唇音不清楚.由于颊肌的麻痹,食物贮留于颊肌与牙龈之间,以致患者必须用筷子将食物掏出.乳儿发生面神经麻痹时,吸吮受限.
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无表情,双侧额纹消失,双眼不能闭严,贝尔氏征阳性.双侧鼻唇沟变浅,口唇不能闭严,口角漏水,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略含混不清.
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病变 耳部带状疱疹,脑膜炎,腮腺炎,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
(2)耳源性疾病 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3)肿瘤 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颈静脉球肿瘤.
(4)外伤 颅底骨折,面部外伤.
(5)中毒 如酒精中毒.
(6)代谢障碍 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7)血管机能不全
(8)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状
(1)面瘫后遗症的表现是一系列的,患者不说话不做表情症状不是很明显,比患病初期要轻微的多,但努嘴,鼓气,抬眉,大笑等动作时会出现较明显表情障碍.
(2)面肌联合运动 有的患者出现张口,示齿,鼓腮,吸吮时眼也跟着闭合变小,相反当闭眼时,口角也牵拉闭合,这就是面肌联合运动,是面神经受损后,其髓鞘恢复不良所致.通过服药,神经完全修复后,症状可以消失.
(3)鳄鱼泪症候群 此现象多出现在面瘫后数周或数月,患者吃食物时,患侧即有眼泪流下,甚至只是看到或想到可口的食物时,也会泪水汪汪.
楼主可以对照一下上面的几点,确认一下自己的病症,不要延误治疗.
下面说说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面瘫是许多复杂疾病的表现的症状,在某些时候(如贝尔氏麻痹)也可以作为一种疾病诊断(如西医诊为面神经炎,中医诊为面瘫病证).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一种病来诊断,只能是反映这种疾病的症状来提示疾病本质,因此,治疗面瘫的最佳方案只能是在进一步确诊疾病后确立;另外,各位医家有自己专长,各涉及面瘫的临床学科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因此,最佳方案也只能相对而言.
患了面瘫的患者,发病后不必着急,但应积极,尽早就医,以便为医生诊治创造良好时机,就诊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面瘫之预后好坏.
面瘫后就医,如当地医疗条件较好,则不应盲目就医,建议尽量选择较大医院,专科医院及有经验医生就医,推荐医生是中医(神经─针灸科医生,既懂神经科又专针灸科的医生),神经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如没有以上专科医生,可以在内科,针灸科就诊.但应注意,如一个月治疗无显效者,应立即转为上面专科医生诊治.
面瘫治疗专科的选择
面瘫治疗方案的选择,首先要做出明确定位诊断,然后定性,分专科治疗.
如属周围性面瘫,也不能简单地称为面神经炎,亦当由神经科查体,及其它光,电,化,CT,MRI检查.
a 因为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脑炎,进行性球麻痹,先天性面神经核形成不全,可以引起面神经核病变出现周围性面瘫,其鉴别诊断见前面的论述.
b 因为脑血管病(出血,梗塞),肿瘤,炎症,多发性硬化症可以引起面神经髓内根段的病变,出现周围性面瘫,其要点是伴有病侧外展神经瘫,眼球运动障碍,或对侧偏瘫.
c 因为颅底动脉瘤,脑膜炎,颅底脑膜瘤及其他肿瘤,小脑桥脑角蛛网膜炎,听神经瘤,均可引起面神经髓外根段病变,引起周围性面瘫,其特点尚有其原发病的症状及舌前2/3味觉,泪,唾腺分泌减少症状.
以上多种疾病产生的周围性面瘫,均应到神经内科,脑外科,耳鼻喉科保守或手术治疗,在明确诊断基础上,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急性期可配合针灸与中药,后遗证期可继续针灸,中药治疗,配合理疗.
d 因为岩骨骨折,面神经鞘瘤,颞骨肿瘤,中耳炎,胆脂瘤,膝状神经节疱疹,腮腺肿瘤,腮腺炎,面神经炎,产钳拉伤等,分别可以引起岩骨内段或茎乳突下段面神经病变,出现周围性面瘫.
其中除膝状神经节疱疹,面神经炎,面神经产钳损伤可以作为中医面瘫病证诊断,在中医科,针灸科用针灸,中西药物治疗外,其余的疾病均应在专科治疗,有些必须手术.
对以上各种情况的周围性面瘫,尤其是久治不愈,多方求医的难治面瘫,医生应重新耐心,细致地询问病史与检查,才有利于鉴别诊断,更正误诊.
一些治疗方法:
(一)面瘫解痉疗法以口服系列药物为主导,配合按摩,外用磁贴.辨证施治,系列药物对面瘫,面肌痉挛对症用药,针对性强,药效强劲,直达病灶.按摩和外贴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肌肉活力,预防肌肉萎缩.
1,系列中药组方,突出临床丰富经验优势,辨症施治,采用天然的纯正中药材,无污染无毒副作用,无成瘾性,针对不同的病情对症用药,具有较强的靶向作用,无论病史长短,均疗效确切,久治不愈患者均可消除顽疾,重现灿烂笑容.
2,面瘫,面肌痉挛系列专用药物具有活血通络,熄风镇痉,祛风镇痛的显著功效,品种齐全,均已获国家卫生部药品质量检验批准.用于治疗中风,面瘫,口眼歪斜,面肌痉挛等症状,通过改善脑循环供血不足和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提高神经细胞活性达到治愈的目的.
3,系列外用磁贴:具有深灸,通络的功效,深层磁化,促进药物吸收,其配方成分中含有特异性镇痛,通络,促进病灶修复的物质,适用于: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等.
4,面肌康复穴位按摩疗法
中医理论认为:此病多由脉络空虚,风邪袭络,经络受阻失养的病因病机,采用“虚者补之”“阻者通之”的治则,口服中药,祛风通络,活血化瘀,配以面部按摩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晴明,承泣,四白,迎春,下关,颊车,地仓,承浆,翳风,听宫,听会等穴及点按风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等穴,通经活络调和脾胃,舒肝解郁,面部按摩以患侧为主,健侧为辅,使神经肌肉传导回复,改善各种神经肌肉的麻痹状态.此按摩方法简单易懂,自己在家对图按摩即可,因此病症比较顽固,患者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毅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穴位按摩具有舒缓神经,活血通络的功效,简单操作,方便安全,避免了针刺疗法容易损伤面部神经得弊端,配合口服药物,可以达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养血止痉的作用.对面部麻木僵硬,眉不能抬,无额纹,眼皮跳动,人中歪斜,鼓腮漏气,耳鸣等症状,疗效确切.
(二)“面瘫康搭档”,有祛风活络,活血化瘀,扶正止痉,养血安神,平肝息风等功效.结合首创“内外互应”的面肌康复方法,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双方施效.此方法能有效地控制面肌痉挛和面肌萎缩的进展,通过面部肌双重调理手法系统的治疗,可消除粘连,改善循环,强壮肌肉,增强肌力,提高药物疗效,促进面容恢复.内外互动配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面瘫后遗症均具有彻底根治的疗效.
(三)手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外科治疗是行面神经减压术,即开放骨性面神经管,切开神经鞘,使面神经减压,防止神经变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法,对贝尔氏面瘫预后不良患者行手术治疗曾很盛行.但由于保守治疗效果的不断提高,且手术疗效不肯定,目前手术病例已急骤减少.但目前.对手术治疗还不能完全否定,仍然主张对保守治疗恢复不良者进行手术减压,只是强调对贝尔氏麻痹手术适应证应慎重选择.
贝尔麻痹施行手术的最理想时间,各家意见不一.多数认为:贝尔麻痹病人约有85%可自行恢复;2个月后若仍无感应电反应和肌电图未出现运动电位,可行减压手术,最晚不宜迟于 3~4个月;发病后病情严重者,自行恢复可能性较小,可考虑在2~3周内施行减压术;若面瘫恢复不良或停留在某一阶段又加重者应行减压术;贝尔麻痹发生后,经过治疗完全恢复后再次发生者,可考虑减压术;麻痹时间较长,在减压术中发现面神变细呈索条状者,可切除该段面神经并施行神经移植术.
Aoyasi等以面神经电图(ENoG)为指征,对手术组与激素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如下:①贝尔氏麻痹ENoG损失85%~95%者,保守组优于手术组.②贝尔氏麻痹ENoG损失96%~100%者,在发病后6 个月两者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别,但手术组中部分患者面肌活动有明显改善,而非手术组中恢复极为缓慢.③损失100%的病例,手术早比手术晚预后较好.④两组在后遗症发生频数上无明显差别.⑤Hunt氏综合征手术组不如非手术组.
温馨提示:
平时应注意预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夜间避免受冷风侵袭。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