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姐妹们:
大家好!
我的宝宝今天四个月了,混合喂养,该添加食物了,之前
一直没有添加过,偶尔只给孩子喂了新鲜的密橘汁。在查看
了这里添加食物相关的提问及回答后,我还是想请教一下有
经验的妈妈们。
在家中如何制作蛋黄、肉泥、鱼泥?菜汤就是我们大人吃的
那种么怎么喂?
除此之外,哪位妈妈有好的经验请传授一下如何补锌?
谢谢各位!
第一次问题补充:那么,除了母乳、奶粉外,副加食物应该每天吃几次?
你好:我现在给你具体说说:营养对小儿的发育成长和健康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正确的喂养能保证正常发育和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对病儿尤为重要。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代谢旺盛对营养需要量较大。因此不仅要满足营养物质的需要,还要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一.婴幼儿消化特点:小儿营养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阶段是婴儿期,婴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素需要量相对比成人高,但消化能力比成人弱,故饮食供给供给必需结合其消化功能特点,合理喂养,才能避免营养不良及消化功能紊乱。(一).口腔:婴儿颊部脂肪垫发育好,有助于吸吮活动。新生儿唾液腺分化不全,唾液分泌量较少,其中淀粉酶含量也不足,故不宜过早地喂淀粉类食物。3~6个月时唾液腺才发育完全,唾液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此时,小儿尚无咽下所有唾液的能力,常发生生理性流涎。(二).胃肠:新生儿胃液的成分与成人基本相同,含有凝乳酶较多。虽胃酸含量较低,凝乳酶在胃酸低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对消化乳类很适应。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水为1.0~1.5h,母乳喂养为2~3h;牛奶为3~4h,因乳凝块较大,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发热、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都会影响胃消化时间,半固体食物能促进胃蠕动。婴儿肠管总长度约为身长的6倍,而成人仅4.5倍,这对消化吸收很有利。但肠粘膜对不完全分解产物,尤其对微生物的通透性比成人和年长儿都高,故较易引起全身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三).在新生儿期已经能分泌较多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二.小儿营养的需要量:(一).热量的需要:全身细胞的代谢活动,都需要热量,热量的外部来源由营养素供给。1g,蛋白质或1g,醣提供热能4cal,1g脂肪提供热能9cal。小儿所需热量包括以下方面:(1).基础代谢:是指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维持人体功能所需最低的热量。婴幼儿时期所需量约占总热量50%~60%,1岁以内约为,1岁约为55cal/kg/d,7岁约44cal/kg/d,12~13岁约需30cal,与成人接近;(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此为消化和吸收食物所需的热量。从小儿总需热量来说,婴儿期约占7~8%,年长儿只占约5%;(3).运动所需:是指肌肉活动所需的热量。1岁以内小儿约需热量为15~20cal/kg/d,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量逐渐增加。好动、多哭和肌肉发达的小儿,需热量较大些,到12~14岁时约需30cal/kg/d;(4).生长发育所需: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与生长发育速度成正比,生长发育速度愈快所需热量愈多。生后数月内约需15~20cal/kg/d,1岁时约需15cal/kg/d,到青春期增高,此项所需热能约占总热量的25~30%;(5).排泄的消耗:每日摄取的食物不能全部吸收,有一部分食物未经消化利用便排出体外。摄取混合食物的正常婴幼儿,约有10%的食物丢失在排泄物中。以上几方面所需热量的总和称为总需热量,此热量由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供给。婴幼儿期约需100~120cal/kg/d,1~3岁约需用00cal,学龄儿童约需50~80cal。总热量长期供给不足,可使小儿发育缓慢、体重不增。若总热量长期供给过多,易发生肥胖症。(二).营养素的需要:人类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醣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每g蛋白质或醣产热4cal,每g脂肪产热9cal。(1).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主要成分,肌肉及神经细胞内含量最多。蛋白质是免疫抗体、激素、消化酶等物质不可缺少的成份。小儿不仅需要蛋白质来补充消耗,还要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乳喂养的婴儿约需2~2.5g/kg/d,牛乳喂养则需3~4g,混合膳食喂养约需3g,学龄前儿童约需蛋白质3~3.5g/kg/d,学龄儿童约需2~2.5g,成人约需5gkg/d。食物中乳类、蛋类、肉、鱼和豆类,蛋白质含量较多。蛋白质中动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较植物蛋白质为优,米麦类植物蛋白质缺少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和胱氨酸,故混合供给小儿营养是合理的。在规定乳幼儿膳食时,动物蛋白质应不少于所需蛋白质的一半。若小儿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发生营养不良,如发育停滞、肌肉松弛、贫血、水肿等。如供给蛋白质过多,可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呕吐和便秘等;(2).脂肪:是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组成所必需,也是身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脂肪能防止体热的消散,保护脏器不受损伤和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婴幼儿饮食中脂肪供给的热量约占总热量35%,婴幼儿约需脂肪4g/kg/d,学龄前小儿约需2~3g,学龄期约需2~2.5g。脂肪来源于食物中的动物油、植物油、奶油、蛋黄、肉类、鱼类等,也可在一定条件下由摄入的醣类和蛋白质转化而来。长期缺乏脂肪的小儿,能体重下降、皮肤干燥易发生脱屑,还容易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如供给脂肪过多,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发生酸中毒。人乳喂养约95%的脂肪被吸收(因人乳中含脂肪分解酶),半乳喂养者仅有80~85%的脂肪被吸收,未被吸收的脂肪随粪便排出体外;(3).醣类:是热量供应的主要来源,其供热量约占总热量的50%,醣类能节省蛋白质的消耗量和协助脂肪氧化。醣类在被身体吸收之前,须将双糖、多糖变成单糖,然后被吸收并在肝内凝缩为糖原储存备用。食物中乳类、谷类、豆类、水果、蔬菜中均含醣。婴儿约需12g/kg/d,2岁以上需8~12g。醣类缺乏时,身体便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热)量来源,醣类供给充足时,部分醣类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内,剩余醣类能转化成脂肪。婴儿饮食内过多供给醣类,最初其体重可迅速增长,日久则肌肉松软、面色苍白呈虚胖样,实为不健康的表现。故蛋白质、脂肪和醣类三者的供给,须有适当的比例才能发挥各自的良好作用;(4).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生长及调节生理机能所必须的物质并与酶有密切关系,每日需要量很少,多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与小儿营养关系密切的有维生素A、B1、B2、烟酸、维生素B6、B12、C、D、E、K及叶酸等。维生素对婴幼儿营养尤其重要,若缺乏会影响发育,还会出现某种维生素缺乏症;(5).矿物质:有重要的调节生理作用,乳幼儿最容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钙和铁。钙在人体矿物质中占最大分量,99%的钙存在骨骼中也是牙齿的主要成分。仅1%存在于血浆中,其中一半与蛋白质结合,另一半游离在体液中。小儿在生长发育期需钙量较成人多,每日需1g左右。铁的主要功能是制造血红蛋白及肌蛋白,还是细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统的主要成分。乳类内仅含微量铁,故自生后3~4月起应添加含铁的食物如蛋黄、肝、菜末等。乳儿约须铁1mg/kg/d,长期缺铁可发生贫血;(6).水: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营养的运输、代谢的进行均需要水份。小儿的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相对多些,加上小儿活动量大,体表面积相对的大,水分蒸发多,所以需要增加水的供给量。乳幼儿约需100~150ml/kg/d,随着年龄增长,水需要量相对减少。若摄水量少于60ml/kg/d,可能发生脱水症状,若摄水量超过正常需要量,多余的水能从尿中排泄,如心、肾、内分泌功能不全时,能发生水中毒。正常小儿每日营养素需要量(包括能量需要)年龄:0~1(岁)蛋白质:人奶1.7g/kg,牛奶3~4g/kg,植物蛋白更高;脂肪:4~6g/kg;糖:12g/kg;维生素A:2000IU、B10.3mg;每日量:C35mg;D:400IU;矿物质:钙0.4~0.5g;铁10~15mg;水:100~150ml/kg;能量:100~120cal/kg渐减;年龄:2~3(岁)蛋白质:3.5g/kg;脂肪:渐减少:糖:10g/kg;维生素A:2000IU、B10.7mg;每日量:C40mg;D:400IU;矿物质:钙0.8、铁15mg;水:100ml/kg;能量:100cal/kg;年龄:4~6(岁)蛋白质:3.0g/kg;糖:渐减少;维生素A:2500IU、B10.9mg;每日量:C40mg;D:400IU;矿物质:钙:0.8.铁10mg;水:80ml/kg;能量:90cal/kg;年龄:7~12(岁)蛋白质:2.5~2g/kg;脂肪:3g/kg;维生素A:3300IU、B11.2mg;每日量:C40mg;D:400IU;矿物质:钙0.8g.铁10mg;水:70~60ml/kg;能量:80cal/kg;年龄:13~14(岁)蛋白质:1.5~1g/kg;维生素A:5000IU.B11.5mg;每日量:C45mg;D:400IU;矿物质:钙1.2g.铁18mg;水:60~50ml/kg;能量:60cal/kg。三.婴幼儿喂养:婴幼儿时期的喂养是很重要的,小儿除生理活动需要的营养外,还有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在喂养中应注意各种营养物质充分供给,但要照顾到新陈代谢、消化功能和生理解剖的特点。使小儿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又不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故应强调合理喂养。(一).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特别是生后个月内,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1).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营养价值高且容易消化吸收,它具备婴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三者的比例(1:3:6)很适宜。人乳含有免疫球蛋白(初乳中尤多)和乳铁蛋白,都有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作用。人乳中含有一种多粘糖,间接对大肠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人乳喂养的婴儿很少发生腹泻。人乳所含钙、磷比例较适当,能较好的吸收和利用。此外,母亲可因哺乳刺激产生催乳素,有促进子宫收缩及复原的作用,因此哺乳对母亲也是有益的;(2).人乳的成分:婴儿出生后12天以内,母亲乳汁为初乳,13天至1个月乳汁为过渡乳,2~9个月的乳汁为成熟乳,9个月以后乳汁为晚乳。初乳脂肪含量多,成熟乳蛋白质含量较初乳少,脂肪较初乳多;人奶、牛奶、羊奶成分及热量比较(100ml)成分人奶牛奶羊奶水(ml)87.587.586.9蛋白质(g)1.23.53.8乳糖(g)7.54.85.0脂肪(g)3.53.54.1钙(mg)34.0120.0140.0磷(mg)15.090.0106.0铁(mg)0.10.10.1维生素D(IU)较多较少较少细菌几乎无菌易污染细菌易污染细菌能量(cal)68.066.071.0(3).哺乳方法:出生后6~12小时内可不喂奶,但应喂少量水,以后每隔3~4小时喂水1次。喂奶约为24小时6~7次,随着小儿月龄增加,喂奶次数可逐渐减至5次,夜间可停喂1次。每次喂奶约为15~20分钟,如婴儿饥饿啼哭可提前,婴儿熟睡也可推迟喂奶,以吃饱为宜。无规律喂奶日久,可致婴儿消化不良及母亲乳汁分泌减少。两次喂奶之间应喂少量开水或淡糖水。喂奶的姿势最好是母亲起坐抱着小儿喂奶。喂奶前先将奶头洗干净,挤出头几滴乳汁再开始喂奶。喂奶时先吸尽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这样可使乳汁分泌增多。喂奶后可将小儿抱起使伏在母亲肩上,用手轻轻拍背,使咽下的空气排出以免溢奶。喂奶期间,奶母或母亲不可过劳,生活有规律情绪愉快,睡眠充足及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多吃蔬菜、蛋类和豆类,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药物,以免影响小儿。母亲患活动性肺结核、肝炎、严重的心肾疾病或精神病应停止哺乳。母亲患呼吸道感染应在喂奶时戴口罩或停止喂奶。患乳腺炎暂不能以患侧喂奶,应定时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以利乳汁的分泌。若乳汁分泌过少,奶母应适当调节饮食、有足够的休息和减少精神紧张。可试用中药黄芪、党参、当归、王不留行各10g水煎服。(二).人工喂养:是指生后最初几个月起就完全用其他食品代替母乳喂养称人工喂养。食品有动物奶或其他代乳品。人工喂养方法很多,可根据具体条件和习惯结合小儿的月龄、体质、消化能力,尽可能做到合理喂养。但人工喂养的缺点很多,3~6月以内的婴儿,应尽可能争取母乳喂养以后再改用人工喂养。(1).鲜牛乳:是人工喂养中较好的代乳品,取回牛乳后应放冷处或冰箱内,但时间不宜过久。食前应煮沸消毒,乳具应消毒并保持清洁。为有利于消化吸收,生后2周以内的婴儿或消化功能差、体质差的小儿在食用牛乳时,应加水或米汤稀释成3:1(3份牛乳:1份水)或2:1(2份牛乳:1份水)后消毒(约煮沸3分钟)哺喂,以后逐渐过渡到全乳,一般1~2个月便可适应全乳。但要根据小儿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牛乳含糖量较少,可在3:1稀释牛乳中加5%的糖。牛乳含维生素C少,并在煮沸时被破坏,因此需适量加入维生素C或果汁。牛乳需要量,婴儿700ml/d已足够,如认为不够可加辅食。水的总需量一般按150ml/kg/d计算,若除去牛乳水份,可按需加水40~50ml/kg/d计算。夏日可在2次喂奶间加水1次;(2).鲜羊乳:羊乳的成分和营养价与牛乳相似,稀释法相同,但叶酸含量较少,需要补加。食用前应注意消毒,防止感染布氏杆菌病;(3).全脂奶粉:较鲜牛乳易于消化并易于保存。奶液配制按重量1:8即乳粉1份(g)加水8g即可,用时加适量糖必要时加维生素C;(4).炼乳: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低些,维生素B及C大多损失。食前按炼乳1份加水5份配制,若长期食用宜加些炒熟的黄豆粉,以补蛋白质的不足;(5).脱脂乳:此乳脂肪含量少,适用于腹泻及消化功能不良的婴儿,不宜作为正常食品;(6).酸乳:能使胃内酸度增高,有助于消化。喂奶时加适量糖不必稀释,但要在奶并外加温。适用于消化功能差或未成熟儿;(7).代乳品:种类很多如黄豆粉、黄豆浆、代乳粉、代乳糕等。可根据小儿具体情况选用。人工喂养技术十分重要,将代乳品配制好以后消毒保存或放冰箱内,食前煮沸数分钟。喂前温度适宜,奶并底抬高并须人照顾,以防呛入气管。奶瓶、奶头应保持清洁,至少每日煮沸消毒。(三).混合喂养:母乳不足或因故不能按时哺乳时,可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补充喂养。混合喂养比单纯人工喂养好。如母乳不足,可在2次母乳之间喂代乳品1次,最好母乳不少于1日3次。(四).断奶:一般在生后5~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逐渐减少喂奶次数,争取1岁左右完全断奶。但不宜在夏季或小儿患病期间断奶,此时可延缓断奶时间,但最好不超过一岁半。断奶应逐渐进行,开始每日减少1次喂奶,以其他食品代替。同时注意如无消化不良,用同样方法喂养5~10天。以后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和增加其他食品次数。应注意断奶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引起消化紊乱。(五).辅助食品的添加: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无论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都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为弥补乳类缺乏各种营养物质及热量的不足,必需按时添加辅助食品,同时也为顺利断奶准备条件。添加辅食的品种、数量及时间,应根据小儿的月龄、消化功能、营养需要以及健康状况来决定。(1).添加辅食的原则: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而有规律,一般生后3个月起即可添加辅食,宜由少量及一种食品开始,逐渐增加,开始可给稀液食品渐至粘稠,经过适应数日,如无消化不良可再加量或增加品种。添加辅食应注意清洁卫生,选择食物要新鲜易消化,餐具要保持清洁按时消毒。母亲在接触小儿的食品及餐具前都要洗手;婴儿增添的辅助食品年龄:1~2月:稀米汤、果汁、西红柿、水果;3~4月:烂粥、米粉糊、鸡蛋黄、新鲜菜汤;6~7月:馒头片、饼干、米粥、菜泥、蒸鸡蛋、煮熟的水果;8~9月:面片、烂面条、鸡蛋、肉末、豆腐、山芋、土豆、碎菜;10~12月:蛋类、煮烂的肉、鱼、软饭、豆浆;1~2岁:各类软食、少量日常食品。(2).添加辅食的品种:生后2个月便可逐渐给鱼肝油滴剂、新鲜果汁、桔液、蕃茄汁和葡萄汁等,这是补充维生素的A、D、C的需要,生后5个月起,可添加菜汤、菜泥、烂稀粥和米面糊。7~8个月可开始给水果泥或煮熟的水果、蒸鸡蛋糕、米粥、烂面片、肉末、豆腐和土豆等,也可吃馒头或饼干。从生后10个月开始可逐渐喂软饭、煮烂的肉和鱼以及蛋类或碎菜。(六).幼儿膳食:满周岁以上的小儿,乳齿已出齐,应以谷类为主食,乳类不必过多,此时可给豆制品、鱼类、蛋类和肝。也可给饼干、烤馒头片、面包、烂米饭等。适当给菠菜和水果,要养成习惯按时进食,不吃零食。满意请采纳。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