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女 45岁
在起床 吃饭时,右侧脸部经常疼痛。
现在正在服用卡马西平。
不知道三叉神经痛有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能否去根。
第一次问题补充:请问,如果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来治疗此病,大概需要多少费用?是否需要住院?
谢谢!
你好,运用中药和针灸绿色疗法治愈三叉神经痛是完全可能的.近期我们为一位10年患者解除了痛苦,病人讲述了他的求医经过:做过封闭疗法,在北京一特大医院做过手术,曾经用过中药和针灸可是再次复发了!但是这次他选择了我们我们获得了双赢!倡导绿色疗法,我们不愿再痛苦!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神经系统常见疾患。属中医“面痛”、“头痛”、“偏头痛”,“偏头风”等范畴。病因病理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因为感受风寒、痰火之邪及阳明胃热所致,而以风邪为主。因为阳明经络受风毒传人经络而凝滞不行,故有此证,或因为情感内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所致。另外因为气血癌滞,阻塞经络而为痛。临床上以肝胆风火和阳明燥热多见。西医学认为三叉神经根被邻近的小团异常血管压迫是主要原因。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目前尚未完全了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由小脑桥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及半月神经节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引起。此处主要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变化尚无一致意见。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近来有人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作感觉根切断术时进行活检,发现有些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突变细或消失。治疗(一)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1.风寒袭络常由遇风寒等因素诱发,发作时面侧阵发性短暂性抽搐样剧痛,似刀割样,面肌有紧束感,局部喜热敷,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2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薄荷7克(后下),甘草7克,细辛3.5克,全蝎12克,蜈蚣3条。2.痰火上攻呈阵发性闷胀灼痛,常于吃饭时发作,局部喜冷敷,口渴不欲饮,头昏而沉,胸闷脘满,时吐痰涎,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治法]化痰清热,祛风止痛.[方药]温胆汤加减:半夏12克,橘红13克,茯苓16克,生甘草7克,枳实13克,竹茹13克,厚朴13克,川芎12克,全虫12克。痛甚者加石决明25克(先下),菊花5克,地龙12克,痰多加南星13克,紫菀12克。
以上是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⑴.药物治疗及其机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1962年开始使用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而后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卡马西平治疗机理为阻滞突触传导的结果。开始0.1克,每日两次,以后每天增加0.1克,直到疼痛停止。后再逐渐减少,找出最小有效量维持,一般为0.6-0.8克/天,约70%的患者有效。如用大剂量72小时无效即不必再试。卡马西平的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智力和体力的衰弱等,必须注意观察,每1-2月复查肝功和血常规。偶有皮疹、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需停药。也可按医生建议单独或联合使用苯妥英纳、氯硝西泮、力奥来素、野木瓜等治疗。⑵.封闭治疗三叉神经封闭是注药于神经分支或半月节上,阻断其传导,导致面部感觉丧失,获得一段时间的止痛效果。注射药物有酒精、热水、酚等。封闭术的止痛效果往往不够满意,远期疗效较差,还有可能引起角膜溃疡、失明、颅神经损害、动脉损伤等并发症,且对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不适于采用。但对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鉴别诊断以及为手术创造条件的过度性治疗仍有一定的价值。⑶.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术70年代初开始使用射频电流经皮选择性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由于传导痛觉的无髓鞘细纤维在70°-75°C时就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有髓鞘粗纤维能耐受更高的温度。这样就能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面部痛觉的细纤维,而保存对热力抵抗力较大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本方法有以下优点:①手术危险性较小,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②操作比较简易,止痛效果良好。③能消除疼痛但触觉大部分保留。④对已行无水酒精封闭和其它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病人也同样有效。本方法也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反应,术后局部皮肤感觉减退,同侧角膜反射迟钝,咀嚼无力,面部异样不适感觉,穿刺方向偏内、偏深误伤视神经引起视力减退、复视、带状疱疹等。这种手术的关键在于穿刺针能否准确地到达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这种从前方入路进行穿刺的方法本身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我中心对该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运用诱发电位监控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过程,能精确定位和限定毁损区域和判断毁损程度,成为提高射频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治疗后复发者以及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外科治疗(返回)⑴周围支切除及抽除术二者手术较简单,因神经再生而复发,故有效时间短,目前较少采用,仅限于第一支疼痛者使用。⑵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经枕下入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在1934年首先使用,三叉神经痛均适用此种入路,手术操作较复杂,危险性大,术后反应较多,但常可发现病因,可很好保护运动根及保留部分面部和角膜触觉,复发率低,至今仍广泛使用。⑶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此手术危险性太大,术后并发症严重,现很少采用。⑷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已知大约有85%-96%的三叉神经痛病人是由于三叉神经根存在血管压迫所致,据起推理如果用手术方法将压迫神经的血管从三叉神经根部移开,疼痛则会消失,这就是微血管减压术。近年来认为不仅仅是动脉,静脉也可引此搏动性和跨过性压迫和神经扭曲。因为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进行治疗,去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后,约90%的患者疼痛可以完全消失,面部感觉完全保留,而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微血管减压术可以保留三叉神经功能,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很少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术中手术探查可以发现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少见病因,如影像学未发现的小肿瘤、蛛网膜增厚粘连等,因而在我们疼痛中心成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适应症:①经正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药物效果不明显或疗效明显减退的患者。②药物过敏或严重副作用不能耐受。③疼痛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休息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有效率为90%-98%。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很多,其中压迫血管的类型、神经受压的程度及减压方式的不同对其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存在5%-10%的复发率,不同术者和手术方法的不同差异很大。研究表明,病人的性别、年龄、疼痛的支数、疼痛部位、病程、近期疗效及压迫血管的类型可能与复发存在一定的联系。导致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有:1.病程大于8年;2.静脉为压迫因素;3.术后无即刻症状消失者。三叉神经痛复发最多见于术后2年内,2年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其原因尚待探讨。该手术有时找不到肯定的压迫血管,或血管与神经粘连难以分开,或必须牺牲供应桥脑的动脉分支,或神经系由多发性硬化斑或桥脑固有静脉压迫时,则应改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