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以肌肉无力为表现的疾病,它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呈隐袭起病,本病属中医“痿证”范畴,主要表现是骨骼肌的无力,容易疲劳。那么哪些肌肉属于骨骼肌呢?人体的肌肉大部分都附着在骨骼上,能直接接受意识的指挥,随人的意识而收缩的肌肉叫骨骼肌,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从人的面部表情到人身各部的动作无一不是骨骼肌运动的表现。本病中的肌无力有它的特性表现,它不是一发病就表现出全身肌肉无力,常常是由某一组或是几组肌肉受累,而首先出现相应肌肉的无力,肌肉因受累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有哪些?(1)、眼外肌受累表现为:一侧或是两侧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等。(单纯眼睑下垂型称为“上胞下垂”或“睢目”、“浸风”、“目睑下垂”、“睑废”等,是重症肌无力表现最多的一种类型)我们可以看到病人眼皮抬不起来,因此眼裂变小,或一只眼大一只眼小,眼球转动不灵活,甚至不能动,看东西成双影。(2)、面部表情肌和咀嚼肌受累表现为:闭眼不紧,病人面无表情,常常见到苦笑面容,称为“面具样面容”,有的不能鼓腮不能吹气,吃东西时咀嚼无力,尤其是进干食时更为严重。(3)、四肢肌群受累表现为:上肢受累时,两臂上举无力,梳头、刷牙、穿衣困难;下肢受累时,上、下楼梯两腿无力发软,抬不起来,提东西时下肢感到疲劳无力,上台阶或上公共汽车困难易跌倒,下车或下楼时易跌倒,蹲下后起立困难,行走困难等等。(4)、延髓肌(包括吞咽肌)受累表现为:吐字不清,言语不利,讲话鼻音,伸舌不出和运动不灵,以至于食物在口腔内搅拌困难,讲话声音,也会随讲话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小,严重时,患者仅有唇动听不到声音,食物吞咽特别困难,吃一顿饭需要很长时间,喝水也容易呛咳,重者水从鼻孔流出等等。(5)、颈肌受累表现为:颈项酸软,头重,和头竖直困难,将头部靠在墙上或垂下休息后有好转。(6)、呼吸肌群受累表现为:患者早期表现为用力活动后气短,严重时静坐,休息也觉得气短,胸闷、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甚至危及生命。(7)、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患者,如果急骤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时,称为肌无力危象,肌无力危象为重症肌无力疾病本身发展所至,在重症肌无力危象中约占95%,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无力,吞咽困难、咳嗽不能、呼吸窘迫直至停止呼吸。现代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研究及治疗有哪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但是有关该病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有关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的关系,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且大量的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数目减少,受体部位存在抗AchR抗体,且突触后膜上有IgG和C3复合物的沉积。并且证明,血清中的抗AchR抗体的增高和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所引起的有效的AchR数目的减少,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胸腺是AchR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因此,本病的发生一般与胸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调节人体AchR,使之数目增多,化解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抑制抗AchR抗体的产生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目前,现代医学(西医)对治疗此顽疾尚无良好的根治方法,其主导治疗方法主要是:(1)、服用嗅吡斯的明、新斯的明等抗胆碱脂酶药物;免疫抑制疗法;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以上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短暂地缓解病情,但长期用药会促进体内乙酰胆碱受体的破坏,从而使疾病更加顽固难愈,而且有的患者会因服用胆碱脂酶药物过量而出现胆碱能危象;有的患者可因服用激素而出现各种毒副作用,不能使本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治疗。(2)、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就是胸腺或胸腺瘤的切除(此疗法只适应于有胸腺增生或有胸腺瘤的患者),该疗法被认为是西医治疗重证肌无力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是全部做了手术的患者都有效,临床上做过胸腺手术的患者,有40%~50%左右能在手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长期疗效并不乐观,从临床来看有一部份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可以维持2~3年左右不复发;也有一部分患者手术后时间不长,肌无力现象便会再次出现,而且比手术前更为严重。(3)、血桨交换法。这种疗法运用范围比较狭窄,一般只用于严重的重证肌无力患者,而且该疗法费用昂贵,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比较短,一般能维持在7~15天左右,故也不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西医治疗在目前来讲,不仅仅是国内现代医学所无能为力,就世界医学来讲,对此病的治疗也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的,故将此病例为世界疑难病症。
温馨提示:
不能过饥或过饱,同时各种营养调配要适当,不能偏食。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