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女朋友现在经常尿频,晚上有时刚上完厕所过十多二十分钟就又想小便.去妇幼保健医院查了该查的东西,都没问题.又去市中心医院查B超,再查一次尿,也没问题.他们说是尿道综合症.现在吃了两副中药,没什么效果,所以很是着急.这种症状有几个月了.最早是因为跟她做爱的时候就想小便.盼复!!
女性尿道综合症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为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症状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已婚妇女更为多见,常因性生活或过分劳累而导致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生的尿频,尿急,尿痛和性交痛,不少病人还伴有会阴部,耻骨上区和下腹部的疼痛。排尿次数可越来越多,急迫感和下坠感十分剧烈,甚至离不开便器。这些症状尽管如此严重,却常常会迅速好转,在1~2日内完全消失,但易有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有时有血尿,但也可完全正常。只有半数尿液培养可以发现致病菌,多为大肠肝菌,蛤细菌讲数往往每毫升不到10万个。关于尿道综合症的原因,目前多认为和感染密切有关。但是对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来说,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局部抵抗力下降所致。反复发作的病人,尿道往往有解剖异常。急性期的妇女,应多饮水,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在症状控制以后,应注意纠正诱因,有宫颈炎和阴道炎的应积极处理。发现有尿道病变或解剖异常的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老年性阴道尿道炎的患者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氢化考的松,雌激素制剂常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下尿路功能障碍包括贮尿和排尿功能障碍,国际尿控协会将其引起的一组临床症侯群称为下尿路症侯群。下尿路症侯群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5%的儿童有夜间遗尿、15%的女性和7%的男性成年人患控尿功能障碍疾病。在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约80%的人患良性前列腺增生,其中约半数以上的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50%增大的前列腺会造成膀胱出口梗阻。至于由不同病因如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畸形、周围神经病变等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及女性尿道综合症更是较常见且令广大医师倍感困惑的问题。1.尿流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多边缘的学科。其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尿动力仪,仪器的功能更加完善。近二十年来,随着尿流动力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有了较清晰的了解,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医生都认为在诊治有下尿路症侯群的病人时,应高度重视客观检查的结果。在美国和欧洲,几乎每个医院的泌尿科和妇产科都把尿动力学检查作为本领域诊断的重要部分之一。不仅如此,老年病科、儿科和神经内科医生也认识到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他们研究自已的一些病人具有重要性。2.膀胱压力测定分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通过该检测可同时了解贮尿期与排尿期膀胱与尿道的功能。通常用一条细小的双腔测压导管经尿道置入膀胱,同时用一条细小的导管置入直肠测定腹压以排除腹压的影响。膀胱灌注用的介质可用生理盐水或CO2气体,灌注速度分慢速(<10ml/min)、中速(10-100ml/min)和快速(>100ml/min)三种。灌注的速度对测量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临床通常用50-60ml/min,但对儿童或有神经系统异常的患者则宜用<10ml/min的速度进行慢速灌注。①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观察的主要参数为膀胱感觉、膀胱逼尿肌活动、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与膀胱压力之间的关系,单位为ml/cmH2O,正常值>20ml/cmH2O)、尿道功能和膀胱容量(正常值男性为350-750ml,女性为250-550ml)。正常的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曲线是一条平稳的曲线,有正常的初感觉(约100ml),无自发或诱发的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在正常的膀胱容量内无尿失禁,膀胱由空虚到充盈时的压力变化小于15cmH2O,膀胱顺应性大于20ml/cmH2O。异常的充盈性膀胱压力图常见有顺应性异常(包括低顺应性和高顺应性)、逼尿肌兴奋性异常(包括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无反射)、逼尿肌收缩力异常(收缩亢进或活动低下)、膀胱感觉功能异常(包括感觉过敏和感觉迟钝)和尿失禁。②排尿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即压力-流率检测)是持续测定的膀胱内压和尿流率,是诊断膀胱颈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常用观察指标有膀胱颈开放压、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收缩压和膀胱压、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最小尿道开放压(即最小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和尿流率的各项参数。结果判断常用的压力流率图有A-G图、国际尿控协会暂定标准压力流率图和Schafer线性被动尿道阻力因子关系图(LPURR)。前二者将逼尿肌压与尿流率对应的坐标图分为梗阻区、非梗阻区和可疑区,根据最大尿流率与逼尿肌压力的交点所在图中的位置即可做出定性判断。对位于可疑区的患者,可根据最小尿道开放压或曲线下降支斜率(即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点与最小尿流率的逼尿肌压力点的连线的斜率)。后者将压力流率图的梗阻程度分0-Ⅵ七级,又将逼尿肌压力由弱到强分六级,因此可得出半定量的梗阻严重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力。3.尿道测压。尿道测压是一种测定储尿期尿道控制尿液能力的方法,单位为cmH2O,可评估尿道的功能。测定方法与膀胱测压相同,只不过灌注速度为2ml/min。常用参数有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关闭压、功能性尿道长度和尿道控制带。尿道控制带是尿道控尿的主要部位,在男性可反应前列腺部尿道的压力情况和前列腺增生情况。正常男性尿道压力图可分为鞍形、梯形和坡形三种图形,女性为人字形。最大尿道压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下表为正常人群最大尿道压值。4.漏尿点压力测定。漏尿点压指尿液从尿道口流出时的膀胱压力。根据驱使尿液流出的膀胱压产生的不同,分为膀胱漏尿点压和腹压漏尿点压。前者主要反应开放尿道所需的逼尿肌压力,对梗阻诊断及上尿路功能预测有较大的价值,若大于40cmH2O提示存在上尿路损害的的风险;后者能反应随腹压增加时的尿道括约肌关闭能力,其值越低尿道括约肌功能越差,同时可区分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小于60cmH2O表示尿道括约肌功能严重受损,此类患者仅行悬吊术效果多不佳;大于90cmH2O提示因尿道过度活动引起,行尿道悬吊术效果良好;在60-90cmH2O之间提示两种问题同时存在;若大于150cmH2O提示尿失禁可能为膀胱源性。5.肌电图。肌电图是描记尿道外括约肌或肛门外括约肌在有关神经末梢冲动传导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电流的一种方法。常用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形电极,临床上常用肛门外括约肌电活动代替尿道外括约肌电活动。正常尿道外括约肌电波为500-600mV。异常肌电活动可表现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无特殊肌电波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无肌电活动)等。6.多程道同步尿流动力学检查就是将上述各单项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按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进而更精确地测定出膀胱和尿道的实际功能,增加诊断的正确性。目前常用的联合测定可分为:同步膀胱测压及腹压测定;同步膀胱压力及尿流率测定;同步尿流率及外括约肌电图测定;同步膀胱压力及外括约肌肌电图测定;同步膀胱压、尿道压及腹压测定;同步录像、压力、尿流率、括约肌肌电图及膀胱造影。二、尿流动力学检查在下尿路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1.儿童尿动力学检查。主要对三类患者应用尿动力学分析。①可能合并有膀胱尿道功能异常的神经病变患者,如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症和脊髓发育不良。②有下尿路症状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如尿道瓣膜、肛门直肠异常。③患有非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疾病并可能伴膀胱尿道功能异常的患者,如遗尿症、异常功能排尿、膀胱输尿管返流。2.女性尿动力学检查。主要用于确诊尿失禁并明确病因;在充盈膀胱时了解逼尿肌的活动性;评价逼尿肌的排尿功能;评价括约肌无力的程度;评价盆底功能。常见疾病症状有压力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急迫性尿失禁、急迫压力混合性尿失禁、泌尿系感染。3.男性尿动力学检查。在男性,下尿路症状通常由三种主要下尿路功能异常引起,即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活动低下。常见疾病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后尿道瓣膜、尿道狭窄等。此外亦常用于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异常表现的原因,如持续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尿失禁。4.老年人的尿流动力学检查。主要用于检测自发的逼尿肌不稳定和逼尿肌功能退行变。常见疾病有不稳定膀胱。5.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主要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断和分类。临床上按病变部位可分为脊髓上损害、脊髓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发性硬化症及Shy-Drager综合征。尿动力学分类常采用Krane-Siroky尿动力学分类。这一分类将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无反射两大类,并根据尿道括约肌功能进一步分为数种亚型。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