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临床表现1.耳部红、肿、热、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同侧颞部。常伴发热和全身不适。2.耳道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或外耳道外局部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破溃流脓后,耳痛减轻。3.耳屏压痛,牵拉耳廓痛,或乳突区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廓耸立。诊断依据1.外耳道皮肤受水浸渍,中耳脓液刺激,挖耳损伤继发感染。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2.耳痛呈跳动性,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颞部。常伴头痛、发热和全身不适。3.耳道皮肤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疖肿局限于外耳道外1/3,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4.耳屏压痛,耳郭牵拉痛,或乳突皮肤红肿压痛,耳周淋巴结可肿大压痛。治疗原则1.全身使用抗生素。2.用3%双氧水或1%硫柳汞酊清洁外耳道后,应用含有可的松的抗生素溶液滴耳,如复方新霉素液滴耳。3.绿脓杆菌感染可用多粘菌素B溶液滴耳。4.疖肿成熟或向耳周扩散时,应切开引流。并用3%双氧水清洗,滴入抗生素液。5.若为糖尿病患者请内科协助治疗。用药原则1.早期轻症者以口服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2.较重的病例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包括新特药物)和加强局部处理或请专科协助治疗。
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桿菌、绿脓桿菌。[症状体症]1.耳部红、肿、热、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同侧颞部。常伴发热和全身不适。2.耳道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或外耳道外局部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破溃流脓后,耳痛减轻。3.耳屏压痛,牵拉耳廓痛,或乳突区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廓耸立。[诊断依据]1.外耳道皮肤受水浸渍,中耳脓液刺激,挖耳损伤继发感染。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2.耳痛呈跳动性,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颞部。常伴头痛、发热和全身不适。3.耳道皮肤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疖肿局限于外耳道外1/3,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4.耳屏压痛,耳郭牵拉痛,或乳突皮肤红肿压痛,耳周淋巴结可肿大压痛。[治疗原则]1.全身使用抗生素。2.用3%双氧水或1%硫柳汞酊清洁外耳道后,应用含有可的松的抗生素溶液滴耳,如复方新酶素液滴耳。3.绿脓桿菌感染可用多粘菌素B溶液滴耳。4.疖肿成熟或向耳周扩散时,应切开引流。并用3%双氧水清洗,滴入抗生素液。5.若为糖尿病患者请内科协助治疗。[疗效评价]治愈:发热及疼痛消失,切开引流者伤口愈合。[专家提示]本病常因挖耳损伤皮肤或外耳道被分泌物等浸渍引起,因此,应戒除挖耳习惯,及时防治变应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病,保持外耳道乾燥。患病后及早到医院诊治。
以上是对“急性外耳道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