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病情简介:
女,今年61岁。自1998年开始,当时53岁,出现以下症状:头发胀,感觉头部血管痉挛,重时感觉头部左侧有裂缝、头发竖立。后来出现左眼角的泪感,左嘴角时常有动感。56岁时,也就是3年后,出现轻微糖尿病。
2001年,56岁时,到中医院治疗,诊断为小脑梗塞早。服用中药,病状渐轻,但仍常有不良病状:感觉整个头部发胀、痉挛,难以入眠。只有在深睡时才没有这样的感觉。想请问这是什么病症,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
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所引起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被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又叫小中风;按照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规定小中风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但事实上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至2小时的病例,多数可以发现脑梗塞的病理改变。此病发生后,高达50%的患者在5年之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塞事件,如果早期诊断或治疗不当,其中10%脑梗塞发生在小中风发作过后的90天之内。在引起小卒中的各种原因中,颈动脉狭窄所导致的血液供应不足(即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微小栓子脱落为值得重视的病因。由此可见,小中风的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是“防患于未然”预防偏瘫发作的关键。由于本病发生后近期内的脑梗塞事件的高发率,48小时之内要建立合理的病因检测和干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有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并有小中风再发可能性存在,必要时患者需要住院诊断和治疗。遇有下述以突发或一过性形式发作的症状要警惕该病的可能性:黑蒙,偏侧性视野范围缩小,复视(视物成双),偏身或单侧肢体无力或笨拙,偏身或单侧肢体麻木,偏身或单侧肢体感觉异常,失语(或语言不利),语言理解不能,人或物体的命名不能,记忆丧失,眩晕或头晕,走路平衡不能,面部麻痹,饮食、水呛咳,构音不清(讲话含糊不清)等。当前普遍认为,年龄(高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家族(遗传)史、心脏病、血管病变等为小中风较重要的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在小中风的治疗中,已经不满足于治疗它的本身,而在于预防日后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脑中风”,这应该被视为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目前,在此病预防或治疗中,已经取得多项重要突破性进展,包括抗血小板、抗凝疗法,外科手术疗法、血管内介入疗法等方法,希望尽早治疗,最后祝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