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降压药的种类的非常多的,归纳起来有六类:利尿剂常用的是双氢克尿噻及寿比山,是以利尿的方式排出体内过多的不分而达到降压目的的药物。但此类药物由于利尿的作用,使体内的钾离子丢失,出现双下肢无力等症状。因此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应注意监测体内的钾离子变化。目前主要用于有水肿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是倍它乐克及氨酰心安。在高血压患者中常有两类人,一类患者为紧张型的,血压增高时心跳加快;另一类患者为血压增高的同时,伴有胸闷及心前区疼痛。而β受体阻滞剂则可以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减慢心率,使心肌供氧增加,耗氧下降,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但对于心率偏慢者,或心电图上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的高血压患者应小心使用。钙拮抗剂常用的药物有心痛定、拜心同及络活喜等。这一类药物是通过拮抗血管及心股的钙离子进入细胞,使血管扩张,达到血压下降的目的。长效钙拮抗剂络活喜及拜新同特别适用于老的单纯收缩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当然对于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更有必要应用。一天一次的长效钙拮抗剂服用简单,既能有效地使血压平衡下降,又能起到对器官的保护作用。但个别人长期使用时可出现踝部轻度水肿,药物停止后水肿会自行消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有搏通、洛汀新、依那普利及抑平舒等。这类药物可拮抗一种在血中产生某种升压物质(血管紧张素Ⅱ)的酶,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另外,这类降压药还有降低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肾脏功能的优点。惟一不足的是这类药物可使部分患者咳嗽,但停药后可以自行缓解。α受体阻滞剂常用于伴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复方制剂常见的有降压零号及复方降压片。这类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利血平、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优点是价格便宜。降压零号优于复方降压片,因为它是改进产品,一天只需一次,缺点是长期大量用药可产生抑郁症状。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根据自己的血压特点、合并症以及经济状况、各种药物的特点来综合考虑。降压零号、心痛定、利尿剂价格便宜,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于没有公费医疗的自费病人及无危险因素、无合并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药物合并使用是适宜的。但对于重症高血压,舌下含服心痛定是不提倡的。对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糖尿病的患者,在公费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长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应是首选,因为它们能达到在平衡降压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重要靶器官的作用。
你好!太多了,但不要乱服。降血压药物种类繁多,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正确选择药物、合理服用至关重要。有的患者由于用药不当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选择药物不合理。由于患者的病因、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合并症等个体差异性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因人而异地选择药物,不可盲目效仿别人或凭感觉用药。例如:孕妇患者宜用甲基多巴,不宜用卡托普利、洛沙坦;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者,宜用利尿药、哌唑嗪、卡托普利,而不宜用肼屈嗪;合并肾功能不良者宜用甲基多巴、硝苯地平、肼屈嗪,而不宜用胍乙啶。2.单一大剂量用药。长期单一品种用药易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如果单纯依靠增加剂量又极易产生不良反应。正确的方法是适当合并使用药理作用不同的药物,使联合用药产生协同作用,这样效果比较好。3.降血压操之过急。患者血压过高时应逐渐降压,短期内降压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如果使血压突然下降过猛或过低会导致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因缺血、缺氧发生功能障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4.不了解血压变化。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剂量。用药应当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到治疗量,使血压维持巩固在正常水平。5.间断随意用药。有的患者习惯血压升高就服药,血压降低就自行停药;还有的患者感觉症状消失就不服药,这样十分危险。因为高血压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程度有时并不一致,所以,无症状不一定血压就正常。如果间断服药,高血压不仅不能有效控制,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或脑溢血、肾功能不全以及尿毒症等严重后果。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持之以恒终生用药。6.临睡前用药。夜间进入睡眠时,人体的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高血压病患者睡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的器官供血不足,甚至诱发脑血栓或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如果每天服用一次应安排在早上起床后,每天服用多次最晚一次应安排在睡前3至4小时。7.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患者在服用药物的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利于血压的平稳。例如:降低食盐的摄取量、增加高钾和高钙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防止便秘、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