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治疗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即改善症状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因为所有治疗措施对这两个结果的影响并不是平行的。1.缓解症状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对确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患者,一般首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者,由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此时常选用胺碘酮。对于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频繁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率为50%。胺碘酮、普罗帕酮及钙拮抗剂的有效率相对较低[38,39]。这类患者由于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其药物效果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或电生理检查结果来判断。如果这类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治疗不敏感,则应予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这类心律失常风险很小,成功率在80%以上。2.预防心源性猝死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此时,医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猝死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因此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为重要。1)充血性心力衰竭:chf-stat[40]和gesica[41]是两个充血性心衰患者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大型临床实验。由于两者入选患者的构成比不一样,其实验结果有差异。但综合分析提示,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者,预防性服用胺碘酮并不降低心源性猝死,而非冠心病患者伴心功能不全,预防性服用胺碘酮可降低患者的猝死发生率。13个有关胺碘酮的临床试验,包括6553个患者经荟萃分析发现[42],胺碘酮可使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下降13%,而心律失常性死亡和猝死下降29%,且胺碘酮的作用并不受射血分数、心功能及是否存在无症状性的心律失常等因素影响。另一项覆盖15个临床试验[43],包括5864个患者的荟萃分析报道了类似的结果,且提示入选前有室性异位心律者比无室性异位心律者更受益。在胺碘酮治疗期间必须注意其副作用的发生。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甲状腺机能减退(约5.9%),其次是肺间质纤维化(1%)。2)心肌肥厚:心肌肥厚伴室性早搏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尚无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但由于室性早搏并不直接增加心肌肥厚的总体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因此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尚无必要,但确有症状者应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