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问题描述:前不久因腰扭伤,去医院查,发现肝胆区内有小片状高密度影.然后医生要查B超.B超所见如下:肝脏外形规则,大小正常,内部光点较密,分布均匀,血管显示清晰,走形正常,左叶见数个强回声小光点,最大约3X2mm,后伴慧尾;门静脉内径13mm,血流速度约14.5cm/s.胆囊:大小78X27mm,形态正常,壁粗,透声差;胆总管上段6mm,中下段显示不清.B超提示:肝内钙化灶(胆管结石待排).胆囊壁粗.然后把报告给外科医生看,医生回答说没什么事,不需要吃药.我回来不放心上网查,有许多专业术语我不懂,想请问康博士.她这样的病要不要紧?需要继续看吗?注意什么?
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钙化灶B超图像特点是:后方伴声影的强回声团走行于肝内胆管内,一般多发呈串珠样.如果强光团周围出现液性暗区,同时伴有近侧胆管狭窄和远侧胆管扩张,更能确定为肝内胆管结石.CT能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病变,增强扫描还可确定B超难以显示的局限性轻度胆管扩张和肝萎缩,并除外其它病变.
原发于肝脏的良性肿瘤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钙化多见,分隔瘤体的纤维隔和小血管可发生钙化,呈斑点状或条带状.原发性肝癌钙化罕见,发生率仅为0.36%~1.2%,多见于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和肝母细胞瘤,前者多见天青少年,后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钙化灶出现于肿瘤内部,呈星状或结节状.肝内转移瘤钙化灶是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形成的癌灶,多见于直径3cmc以上的病灶,小于2cm者较少钙化,钙化可分布于肿块中心或周边,有的分布于整个病灶中,转移瘤的B超图像的典型表现为“牛眼”征,即边缘为低回声中心为高回声.转移瘤的CT表现也是多种表现,呈砂粒样钙化,不规则斑片状或斑点状钙化.总之,转移瘤的钙化灶的分布和形态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怀疑为肝内转移瘤钙化灶者,首先要考虑大肠癌转移,其次为乳腺癌,胃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肺癌,平滑肌肉癌,胰岛细胞瘤,骨肉瘤和黑色素瘤等转移,因此要积极寻找原发癌灶.肿瘤钙化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可能与营养性钙化,即肿瘤因出血或缺血变性坏死而引起或肿瘤本身分泌一些物质如糖蛋白和粘多粮导致钙化有关,肝内转移瘤钙化常常伴有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肿瘤钙化会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钙化的肿瘤细胞是必然死亡的细胞,因此,肿瘤伴有钙化常提示预后较好.但是,钙化灶不能作为诊断原发还是继发性肿瘤的依据,更无法鉴别其良恶性,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资料,必要时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获得组织学诊断结果.
温馨提示:
胆管结石病人平时吃的食物不要太油腻,不易暴饮暴食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