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中医治了几千年--------------------------------------------------------------------------------来源:《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时间:2004.12.28“世界卫生组织将2000年—2010年定为骨和关节的10年,足以证明风湿病已被全世界关注。”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的主任委员王承德教授接受采访时说到,“类风湿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病情顽固难愈,中医药防治该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疗效好、副作用小、方法简便易行,挽救了不少病人。”过去被称为“白虎历节”王教授告诉记者,古代的中医师把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称为“白虎历节”,历节,就是“遍历全身关节”的意思。当风湿发作时,疼痛剧烈,累及全身关节,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样,疼得难以忍受。很多患者都有亲身的体验。王教授还谈到,疼痛仅仅是类风关造成的危害之一,国际上有人描述类风关等风湿性疾病的危害时,称之为五“D”,即死亡(death)、残废(disability)、痛苦(discomft)、经济损失(dollcost)、药物中毒(drugtoxicity)。“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多人的关节出现变形、强直和畸形,甚至落下残疾,失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这个代价相当巨大。”王教授不无惋惜地说道。分为四种证候利用望闻问切四诊,一般将类风湿分为如下4种证候:湿热阻络证候,常见于疾病的早期和活动期,以关节发红、发热、肿胀、疼痛,体温升高,舌红苔黄为特点。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化湿通络”,代表方剂有宣痹汤和木防己汤。寒湿阻络证候,常见于疾病的缓解期和中晚期,这时关节发凉,患者怕冷,舌淡苔白,病情在阴天和下雨天加重。治疗原则以“散寒温经,化湿通络”为主。可以选择温经散寒的中药,代表方剂有乌头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淤血阻络证候,以关节的疼痛变形为主,舌质发暗,脉涩,女性还表现为月经血结块、颜色发黑等。治疗原则是“活血化淤、散风通络”。代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身痛逐淤汤等。肝肾不足和气血亏虚证候,关节疼痛,伴有腰膝酸软、疲乏无力、面色萎黄等,治疗原则是“补益气血、养肝益肾、祛风通络”,代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蠲(读juan,意为“去除”)痹汤。一般来说,病人或者表现为单纯的一种证候,或者表现出多种证候,而以某个证候为主。药浴效果好王教授说,中医认为类风关病位较深,在肝肾中下二焦,加上湿邪和痰淤,给治疗带来了难度;西医则认为,类风关是关节滑膜的病变,滑膜没有血管,药物很难达到。总的来说,药物很难直接进入病灶是类风关不好治的原因之一。“不过,中医对类风关的治疗强调内外兼治、综合治疗,包括口服药、关节的辩证离子透入、辩证药浴、药物熏洗、针灸推拿等,方法丰富多样,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王教授介绍,比如对于寒湿阻络等证,可以采用蠲痹沐方,药物组成有生川乌、生马钱子、酒白芍、透骨草等,将上药研细末装入布袋内,用适量清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50分钟,制成溶液。将患病部位浸泡在药浴液中,然后再将药渣袋趁热外敷患处,每天治疗1—2次。1剂药可使用2天,一般10天为1疗程。可以起到很好的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蠲痹止痛的作用。其他有效的药浴方剂有很多,可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别听信祖传秘方王教授特别提醒到,在临床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听信广告宣传,长期服用所谓的“祖传秘方”或“灵丹妙药”,一年后出现了肥胖、浮肿,甚至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实际上,所谓的特效胶囊中很可能加用了激素等药物。由于未接受正规治疗,反而加速了患者的病情发展。因此,建议患者在寻求中医药治疗时,一定要到正规的中医医院就诊,服用有正式批号的药物。此外,中医治疗的疗程在半年到一、两年之间,甚至更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停药,并定期复查。王教授总结,中轻度类风关单纯用中医药,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重度类风湿病人,激素治疗结合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尽量避免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温馨提示:
患者平时可以进行正确、适当的锻炼,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