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BR>
岁
最近一个多月来,右脸牙齿根部,不间断的电击般的疼痛,开始是吃带刺激味道的饭菜,到现在的洗脸,刷牙都开始疼痛,我以为是上火,也没在意,今天刷牙的时候,整个右边脸,鼻子眼睛,都在一条线上,针扎般的疼,疼的流眼泪。30秒后就不疼了,持续几个小时,吃要吃东西,就还是疼。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牙齿一点毛病没有,怀疑是三叉神经疼,医生说,一般这个病都是年纪大的人得的,像我这个年龄的真不多见。
我听了很害怕,马上就想起了一件事情,会不会是哪个原因引起的,2005年4月份我拔过嘴右边一颗智齿,当时拔完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有次我老公喝醉酒,我俩吵架,他用拳头打到我拔过牙的地方一拳,第二天右脸就开始疼,当时跟现在的症状基本一样,吃不下饭,吃饭就开始针扎的疼,后来过了一个多月才好,中间一年一直没疼过。
今天看病的时候,我没跟医生说拔牙后打架的事情,我想知道,我的三叉神经疼是不是哪次拔牙后引起的,或是拔牙后他拳头伤到牙龈因起的。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和你谈谈“三叉神经痛”的问题。以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疾病,多发于成人一侧面部。1)三叉神经是第V对脑神经,在面部有三个分支:1.眼支--分布于眼球,眼睑,前额皮肤及一部分鼻腔粘膜。2.上颌支--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的牙齿及鼻腔等。3.下颌支--是混合神经(既有感觉又有运动纤维)。2)诱因:主要面部的机械刺激,如说话,洗脸,刷牙,咀嚼,剃须,打呵欠,凉风吹等。突发三叉神经痛无预兆,疼痛如闪电般的突然来临,为短暂而剧烈的刀割样或撕裂样或电灼样痛,严重时伴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部发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涎。疼痛多在白天发生,生次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间歇期无任何症状,经一段时间后突然复发。疼痛有时与季节有关。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不如原发性典型,发病较年轻,疼痛是持续性,有听力障碍,面肌抽搐或麻痹等。3)防治方法:三叉神痛就象坐骨神经痛一样是个症状,治疗前应先找疼痛原因以便针对性治疗。家庭救治中以药物治疗为主。用药原则:从小剂量到逐渐加量,加到能控制症状为主,持续一段时间,而后慢慢减量,减至以最小药量控制发作为原则。但往往一种药物服几年后疗效降低。此时需合用其他药;或更换药物,常用药物:维生素B12肌注,500μg1次/日,肌注2周。口服卡马西平,国产的叫痛痉宁,2--3次/日,0.1g/次,根据止痛情况调节药量。以下介绍一则成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秘方:患者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可用木梳从前额经过头顶梳至后颈部,开始时每分钟梳25次左右,5分钟后逐渐加快速度。用力要均匀,以不划伤头皮为度,每次梳10分钟,1周后疼痛可逐渐减轻,1个月后便基本痊愈。4)预防:主要指缓解期预防复发。急性期除应活血祛风止痛外,尚应配合平肝,健脾,温肾之药。缓解期(平稳期)则调理气血,疏通血脉,改善全身状况。致于具体用药则需辩证施治,不可千篇一律。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病因不明;后者由炎症、外伤、肿瘤、血管病等引起。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中医学称本病为“偏头风”、“面痛”等。[临床表现>原发性三叉神经痈为骤然发生的剧烈疼痛,呈切割样、针刺样和阵发性。一次发作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可连续多次发作。疼痛部位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最常见的是下颚和(或)上颌区域内疼痛。从事一些涉及三叉神经运动功能的动作(如刷牙和咀嚼)或触及三又神经支配区域内的一些触发点(如上下唇、鼻翼外侧等)可激发疼痛的发作。严重者在发作时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缓解期正常。随病程进展,缓解期日益缩短。多为单侧性,个别病人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两侧疼痛。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青壮年多见,疼痛的部位、性质及触发点与原发者相同。但疼痛较持久,检查可见三叉神经等损害的阳性体征,如面部感觉障碍、角膜反射迟钝及咀嚼肌瘫痪、萎缩等。应检查有无肿瘤或其他病变压迫三叉神经或累及其在脑干内的通路。[诊断>1.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触发点的存在,检查时无阳性体征,结合发病年龄等,不难作出诊断。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并持续性疼痛。一般通过实验室检查、CT、MRI等可发现原发病灶,从而作出相应诊断。3.鉴别诊断:早期易误诊为牙痛,—般牙痛呈持续性钝痛,多限于牙龈部,冷热刺激可加剧,局部和x线可鉴别。鼻窦炎为局部持续性钝痛,,局部有压痛,可见流脓涕、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炎症表现,鼻腔检查和x线检查可诊断。对部分病人,需要作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所致疼痛相鉴别。[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原发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原发者治疗以止痛为目的。1.西医药治疗(1)卡马西平:为首选药物,初服100mg,日2次,服1日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到疼痛停止。每日最大量不应超过1咖忉e,以后逐渐减小药量,确定最小有效量维持。但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与造血功能,孕妇忌用。副作用参见药物书籍。(2)苯妥英钠:初服100n氓,每日3次;如无效可每日增加100mg,最大量不超过每日600mg。如产生头晕、行走不稳、跟球震颤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减量到中毒反应消失为止。(3)以上后药物无效,可用氯硝西泮4-6mg/日,副作用有嗜睡和步态不稳。2,中医药治疗(1)风寒阻络:颜面阵发性疼痛,紧束感,遇寒加重,遇热稍减,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20克,荆芥、防风、羌活各10克,白芷12克,细辛3克,全蝎5克,蜈蚣3条,薄荷、生甘草各6克。(2)风热伤络:面部灼热疼痛,遇热加重,恶风,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热,通络止痛。方药:桑叶、白菊花、连翘各12克,苇根15克,忍冬藤20克,蔓荆于10克,川芎9克,全蝎5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3)痰火上扰:面部阵发性闷胀灼痛,常进食时发作,局部喜冷凉,头昏而沉,口渴不欲饮,时吐痰涎,胸浣痞闷,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治法:化痰清热,通络止痛。方药:半夏10克、茯苓15克、橘红12克、枳实12克、竹茹12克、瓜蒌12克、厚朴12克、川芎10克、全蝎5克、甘草6克。(4)肝胆火炽:颜面阵发剧痛,刀割样,灼热感,烦躁易怒,胁痛口苦,头晕目赤,咽干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止痛。方药:栀子、黄芩、柴胡、僵蚕、菊花各10克,石决明(先下)、龙胆草、生地、白芍各15克,蝉衣、木通、甘草各6克。(5)阳明胃热:颜面灼痛,前额胀痛,齿痛口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滑。治法:清胃泻热。方药:生石膏30克,薄荷12克,川芎9克,菊花、生地各15克,丹皮10克,生大黄(后下)、黄连、甘草各6克。(6)阴虚阳亢:颜面灼痛伴抽搐,头目眩晕,面色潮红,腰膝无力,耳鸣失眠,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药:龟板20克(先下)、石决明15克(先下)、生熟地各16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山萸肉15克、元参10克、青葙子20克、全蝎5克、蜈蚣1O克。(7)络脉淤阻:日久不愈,痛有定处如针刺,面色晦暗,目涩,皮肤粗糙,心悸,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细涩。治法:活血化淤通络。方药:川芎15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麝香o.5克(冲)、老葱3根、全蝎5克、僵蚕12克、香附10克。(8)针刺治疗①体针:主穴取患侧太阳穴,下关,辅助穴取健侧合谷。第一支痛配阳白、攒竹、鱼腰;第二支痛者配四白、迎香、禾酵;第三支痛配承浆、颊车。②耳针:面颊、上颌、下颅、神门、枕。③其他治疗: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不适宜手术者可选择封闭治疗。[预防与调养>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2.饮食应富有营养;起居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