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性別:女
患者年齡:67天
詳細病情及諮詢目的:
1、病情介紹:由於母乳奶流量太大,導致寶寶45天左右嗆奶、嘴唇周圍發青、口有泡泡吐沫、呼吸急促、乾嘔、偶爾咳嗽不發燒至今,我們首先採用母乳擠出餵養仍然出現嗆奶後又換用多種最小號新生兒奶嘴、甚至換用布朗博士奶瓶奶嘴依然沒有得到改善。無奈入婦幼保健醫院檢查診斷新生兒吸入性肺炎,醫院採用頭飽曲松鈉及維C隔離治療5天,出院後依然嗆奶(據醫生說治療期間沒有嗆奶現象)。朋友推薦服用《再克》6天有所緩解,停藥後又出現嗆奶並比以前嚴重頓頓嗆奶。三天前再次換家醫院診斷說以前沒有徹底治愈呼吸道感染推薦服用《希刻勞—頭飽克洛幹混懸劑》,這三天嗆奶次數有所減少。
2、諮詢目的:(1)每次服用藥物才得到緩解,擔心停藥後再次復發。反反復復如何徹底治療,是否需要再次住院治療?(2)為了減少嗆奶風險每次吃母乳前都要基本吸空後才能餵養,寶寶吃奶量不夠入睡。是否需要弄醒寶寶多次餵養?
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近一個月
目前一般情況:咳嗽、嗆奶、乾嘔、口中有泡泡吐沫。母乳、奶粉、喝水都嗆。
病史:新生兒吸入性肺炎
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住院治療5天醫院餵養奶粉不嗆奶(隔離封閉治療家長見不到治療過程)。
輔助檢查:做過X片
其他:今天母親感冒服用維C銀翹可否繼續哺乳?
第一次問題補充:
没有专家可以解答吗?宝宝必须住院才能彻底治疗吗?由於上次入院没完全治愈对医院治疗方法有些^^^^宝宝也受罪哦.
但愿我现在才回答还不算迟。“(一)每次服用藥物才得到緩解,擔心停藥後再次復發。反反復復如何徹底治療,是否需要再次住院治療?”既然孩子服希刻劳后症状有好转,那么就不一定非住院治疗不可,可以继续口服希刻劳治疗,建议最好加用猴枣散牛黄祛痰。但如果继续口服药物无法控制症状,那当然是要住院治疗才是最好的。“(二)為了減少嗆奶風險每次吃母乳前都要基本吸空後才能餵養,寶寶吃奶量不夠入睡。是否需要弄醒寶寶多次餵養?”您在提问里提到“由於母乳奶流量太大,導致寶寶四十五天左右嗆奶”,也就是说流量大是引起孩子呛奶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控制奶流量是比较简单的,那就是乳母可在哺乳时用手指夹一夹乳晕以控制流速,那样就可以解决流量大的问题,也就不必非要吸空后才能喂养了,从而就不会出现宝宝吃不饥饿的情形了。孩子容易呛奶是因为其会厌功能还不完善所致,也就是说孩子在吸奶与呼吸之间还未能很好地控制,等其会厌功能慢慢完善了,呛奶的现象也就可以随之消失。孩子呛奶还要注意是否有腭裂存在,但您的孩子是在四十五天左右才出现呛奶的,所以可以不考虑这个原因。“今天母親感冒服用維C銀翹可否繼續哺乳?”可以。但母亲要抱孩子的话,请戴口罩,以避免母子之间的传染。孩子呛奶的时候,第一件事是要让孩子侧卧,最好是向右边侧卧,以防奶液呛到气管里去,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是窒息。如果孩子在呛奶时有奶液从鼻子涌出,只要把涌出来的清除干净就行,鼻腔里的会慢慢变为干痂清除的。如果孩子呛咳不止,考虑气管内有奶液了,建议立即就医。但愿我的回答能帮得上您的忙。
吃奶的婴儿经常会有吐奶的现象,这是因为婴儿的胃呈水车,胃的容量小,贡门(紧接食管处嫩宽,关闭作用差,幽门(紧接小肠处僻交紧,而婴儿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因此吃奶后奶汁容易从胃的贡门倒流入口腔,造成吐奶。如何防止婴儿吐奶呢?1、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一般说来,乳汁在胃内排空时间约为2~3小时,所以每隔3小时左右喂1次奶比较合理。如果喂奶过于频繁,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这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饱胀,以至吐奶。2.采用适宜的喂奶姿式有的妈妈喜欢躺着喂奶,采用这种面对面侧卧哺乳的姿态式喂奶,婴儿吐奶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妈妈抱起孩子喂奶,婴儿吐奶的机会就会减少。因为怀抱的婴儿身体倾斜,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因此,在进食等量乳汁的情况下,抱起孩子喂奶比躺着喂奶发生吐奶的机会要少。3.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孩子孩子完奶后,妈妈不应立即把他放回到床,而应竖直抱起,让宝宝趴在妈妈肩头,妈妈用手轻拍宝宝背部,让那些随吸切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即让宝宝打嗝儿。气体在胃中停留,占据一定的空队是引起宝宝吐奶的重要因素,宝宝打完嗝儿,胃中气体排空,再放下就不易吐奶。4.吃奶后不宜采取仰卧位通常情况下,婴儿多采取仰卧位躺在床上。但吃奶后为防止吐,最好不要马上置孩子仰卧位,应先右侧无吐奶现象后再让他仰卧。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