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专家您好
请问只要打哈欠下巴就容易脱臼,而且哈欠又特别多,正常人没那么多打的,这其中有其它病症引起的吗?最近一次脱时很难上了,而且医生说不能再脱了,最近去医院医生说没有其它治疗办法,只有预防脱落,但蛤欠实在多,整天提心掉胆很是痛苦,请求各位专家教授该怎么办?谢谢您!!!
你好,你这是颞颌关节脱位颞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一对髁状突(又称下颌小头)和颅底的一对颞骨下颌窝构成。关节囊的前壁薄,后壁厚。外侧有加强关节囊的颞下颌韧带,关节囊内有软骨盘,其边缘与关节囊相连接。由于该关节前方结构较弱,又无韧带加强,在强力张口时容易使下颌骨的髁状突向前方移位。左右两侧的颞下颌关节都是由同一下颌骨的两个髁状突参加组成。因此,无论是张口、闭口、前伸、后缩或侧方运动,两侧关节必然是同时活动。故颞颌关节脱位,一般均系两侧同时发生由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血不荣筋,致颞颌关节的关节囊与韧带松弛,稳定性变差。故常在打哈欠、大笑、咬嚼较大硬物或呕吐时,翼状肌强烈收缩、牵拉,使口裂开大超过正常生理范围,髁状突滑到颞下颌窝的前方所致。亦可因张口时下颌部受外力撞击而产生。一般可分为全脱位、半脱位和习惯性脱位三种类型,或单侧脱位与双侧脱位两个类型。(临床表现与诊断)1.本病多见于老年女性,青壮年极少见,一般均有张口过大或暴力打击的损伤史。2.双侧脱位表现为下颌下垂、前凸、半张口,口不能闭合,亦不能再张大,呈僵硬状态;下齿列凸于上齿列之前方,语言不清晰,不能咀嚼,吞咽困难,流涎不止;咬肌痉挛、凸起,而颊呈扁平状,耳屏前方可触及一明显的空虚凹陷,其前方可摸到一凸起的髁状突(下颌小头)。3.单侧脱位口半开较双侧脱位者小,嘴角歪斜,下颌偏向健侧,伤侧耳屏前方仍可触及一空虚的凹陷,颞下颌窝前方可摸到移位的髁状突。4.无论是双侧或单侧脱位,病变局部均可出现疼痛和压痛,但无明显肿胀。(治疗)为便于该关节脱位的整复,减轻手法时的痛苦,可先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两侧的合谷、翳风、下关等穴,各零点五到一分钟,以达到麻醉止痛之目的,而后再施整复手法。临床常用复位方法如下:(1)按压推送复位发(口腔内复位)病人取低坐位,头靠墙壁,头后部垫枕,颈部略前屈。术者立于病人对面,双手拇指缠消毒纱布伸入口腔,分别放于两侧后一个磨牙上,两食指按于下颌角后上方,余指置于下颌体。此时,双拇指缓缓用力向下按压,使口尽量张大,当感到脱位之下颌关节松动时,其余各指将下颌骨向后方推送,髁状突即可复位。拇指迅速滑向臼齿颊侧(以防止咬伤手指),并随即退出口腔。(2)按压推拉复位法(口腔外复位)病人坐位同上。术者立于病人对面,双手拇指分别放于两侧下关穴处,缓缓用力按压,余指扶持下颌角,待筋肉紧张解除后,双拇指同时向后推两侧髁状突,余指向前拉两侧下颌角,并嘱病人缩舌、闭口。此时多闻及颞颌关节的复位响声。(3)压穴解痉复位法适用于半脱位,病人取坐位,头枕部靠墙。术者立于病人对面,先用双手掌或多指自上而下推、揉咀嚼肌5到7遍;而后用双拇指由轻到重缓力按压两侧下关穴3次(每次零点五到一分钟),即可使肌肉痉挛解除而复位。最后1次按压时,双拇指尖可同时用力向后推两侧髁状突,切忌用力过猛、过大。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可采用上述手法整复。但复位后应采用2周时间的穴位按摩治疗(每日1次)。常用手法:多用单指拨、揉、压等;常用穴位:翳风、下关、听宫、颊车、风池、合谷等。同时配合内服滋补肝肾类药物,如八珍汤、六味地黄丸等。八珍汤的组成:熟地三十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5克,炙甘草3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付),连服3到5剂。(注意事项)1.脱位整复后,应嘱病人在1小时内勿大声说话,3日内勿用力张口,并禁食生冷和较硬的食物。2.复位后,一般不须固定和药物治疗。严重脱位的病例,手法整复后用小四头带托住下颌部,四个脱分别在头顶部打结,固定于闭口位3到5日。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