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根据病理演变,可按以下四型辨证论治: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肾虚血瘀型。(1)气阴两虚型:体倦乏力,少气懒言,渴不多饮,食欲不振,形体渐瘦,腰膝酸软,小便多泡沫,舌黯淡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或涩。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活血化瘀。方药:益气消渴饮(经验方):生黄芪30g,太子参15g,山药15g,山萸肉10g,生地12g,枸杞子15g,鸡血藤30g,炒麦芽15g,炒白术12g,黄精15g,何首乌15g。肢体麻木疼痛,瘀血甚者加丹参、地龙;视物不清者加石斛;口渴喜饮者加葛根、麦冬。(2)肝肾不足型: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目涩视昏,小便混浊,舌质暗红,脉沉弦细。治法:滋补肝肾,佐以益气养阴。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味:枸杞子15g,菊花15g,生地12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太子参15g,黄精15g。头胀头痛,血压高者加天麻、钩藤;浮肿者加车前子、益母草。(3)脾肾两虚型: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少便溏,面色萎黄,腰膝酸软或腰痛,小便频数混浊加膏脂,甚至饮一溲一,面浮肢肿,阳痿不举,舌黯淡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利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合实脾饮化裁。附子10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干姜6g,白术12g,木香9g,木瓜12g,大腹皮15g,黄芪30g,甘草6g。尿蛋白定量>2g/24h者加金樱子、芡实;浮肿明显者加猪苓、益母草。(4)肾虚血瘀型:面色黧黑,耳轮焦干,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腰酸腿软,小便量少但混浊如膏脂,肢体麻木、疼痛,或肌肤甲错,全身浮肿,下肢尤甚,舌质紫黯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无力。治法:补肾活血、化瘀行水。方药:参芪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人参10g,黄芪30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0g,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2g,益母草15g,熟附子10g,陈葫芦12g,车前子15g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