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湿)主要是关节病变,关节滑膜发生炎症,滑膜边缘长出肉牙组织,产生的血管翳破坏关节的软骨,血管慢慢扩大,严重的话最后能将关节全部软骨“吃掉”。这种病,药物目前还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它的发展。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主任张建中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施桂英教授,请他们谈一谈对类风湿的防与治。1、坚持长期治疗没有灵丹妙药类风湿专家三大忠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施桂英教授拿出了一份报纸让记者看。原来,这张报纸上刊载了一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广告,称一位有着一大堆头衔的专家,用几种什么“一号”、“二号”的药就能治疗所有类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施教授说,这些不负责任的广告是最大的问题。类风湿的治疗是长期的,有一定的延续性,这要取得病人的理解。许多病人往往一听到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便失去了耐心,总想找到一种所谓的“灵丹妙药”,这是不可能的。张建中教授认为,类风湿是一个很复杂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治病心切,容易走入误区,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不要滥用激素。西医治疗类风湿可用以下药: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起减轻症状的作用,不能治根;缓解病情的药,如免疫抑制剂等,能缓解病情;激素,可以非常快地消除症状,但激素的副作用很大,使用一定要慎重,服用的量、时间一定要在严格的控制下使用。要警惕那些邮购的,没有正规标签,成分不明,在服用初期效果“奇好”的药丸。这些药丸中十有八九含着激素。二.类风湿病人应该早点检查治疗。在内科吃药不能很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就应尽早切除滑膜,这样不但费用低、痛苦小,而且可以避免错过滑膜切除手术期后,关节畸形后做成型或融合手术可能失败的风险。利远远大于以后出现的弊。三.长期吃中药的病人,定期检查肾、肝功能。有些中药含有重金属,所以,长期服用中药的类风湿病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肝、肾功能。2、治病关键看头两年能不能恢复关节的原貌和原来的功能,关键要看头两年的治疗。施教授说,类风湿的最初病变部位为关节囊内层滑膜发炎,表现为充血、水肿和增生。此时患者有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困难及晨间关节发僵。临床上将这一阶段称为类风湿早期。如果早期未治或治疗不当,滑膜炎经久不愈,极度增生的滑膜组织可侵犯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质,造成关节破坏。此时患者不仅有关节疼痛和肿胀,还会出现关节变形、强直和不能逆转的功能障碍。X线片上可见关节间隙模糊、糜烂、变窄和炎症等异常。这一阶段称为类风湿晚期。通常在发病头两年的滑膜炎,如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90%的关节损伤在此期间发生。一旦关节被破坏,即使以后的治疗再恰当也难以完全修复。因此类风湿发病的头两年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时刻。3、类风湿手术要考虑整体——张建中教授谈手术治疗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呢?据张建中教授介绍,内科吃药治疗1-2年效果不大,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早期的滑膜切除术,第二种方法是晚期的关节融合或成型术。第一种方法切除滑膜,先进行局部麻醉,通过打开关节或关节镜来切除滑膜。第二种手术,关节软骨被破坏,关节僵硬或强直,出现了畸形,严重影响了关节的功能。通过手术使关节回到正常的位置。手术后两三周伤口愈合,就可拆线。但骨头的愈合需要两个月时间,所以在这个时间里关节还不能完全负重,要注意休息,要定期复查。像类风湿这种病,医生治疗时一定要从关节整体结构考虑,要进行整体治疗。有时医生只给患者做一个关节,其他的关节还是不能动,疼得厉害,手术的结果肯定失败。给《健康时报》来信的患者梁歆月是脚关节畸形,前足关节脱位到跖侧,跖骨突出到脚下,出现了多个脚趾的畸形,失去了脚的正常功能,走路非常疼痛。她前四次手术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医生只给她拇指做了成型,其它脚趾都没有做,这样她的拇指不能很好地负重。脚的问题主要是负重,所以医生一定要解决拇指负重问题。我们将她的10个脚趾都做了手术治疗,两个拇指进行的是融合术,而且进行了延长,其它8个脚趾做的是成型术,手术一次性完成,进行了不到8个小时,效果很好,走路不痛了。4、关节疼痛到哪个科就诊?早期确诊类风湿对治疗至关重要。类风湿的主要病变发生在四肢大、小关节和颞颌关节。早期患者有持续性关节疼痛、肿胀、发僵及活动困难;晚期患者还可因关节破坏而引起关节畸形和强直,最终造成关节残疾。少部分患者在关节炎同时可伴发热、皮下结节、贫血及其他异常。根据这些表现,参考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仔细判断,方能确诊。很多感觉关节疼痛的病人不知道选择哪个科就诊。对于骨关节病,除了明显的外伤、肿瘤应该去骨科就诊外,一般情况下都应看风湿专科。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年龄以育龄妇女多见,而60岁以后的发病比例在性别上则没有太大差别。病变主要侵犯四肢关节,一般不侵犯脊髓,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侵犯第一、二颈椎。发炎为主要表现。5、四类临床药专家细评说临床上治疗类风湿经常用到4类药。第一类.非甾类消炎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症状性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与皮质激素相比,不含激素。这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易引起胃疼痛及出血,一些新药如布洛芬、芬必得等,副作用比较小。临床用药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考虑到疗效、副作用、经济情况以及对全身的影响,用药一定要个体化。第二类.改变病情的药物。到目前为止,类风湿还没有根治的疗法。但如果病人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效果还是不错的。这类药物疗效慢,可能两三个月后才见效,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具有修复作用。第三类.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呤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使用,一般6周左右开始起作用。第四类.皮质激素。这类药物的特点是效果好,疗效快,但副作用也大。这类药物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病人由于自身原因,不能使用第一类药物;《健康时报》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