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后感染可能由穿刺部位护理不当、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手术操作不规范、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引起。
1. 穿刺部位护理不当:肾穿刺后若穿刺部位未保持清洁干燥,被细菌污染,就易引发感染。应严格按照医护人员指导,定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换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沾水,防止摩擦。
2.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一些患者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如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导致身体免疫力较差,难以抵抗外界病菌入侵,增加感染风险。需加强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适当进行活动锻炼,增强体质。
3. 手术操作不规范:若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器械消毒不彻底等,会将病菌带入体内引发感染。这需要手术医生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手术环境及器械的无菌状态。
4. 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会破坏尿道的正常防御机制,使细菌容易逆行感染至肾脏。应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导尿管,期间做好导尿管的护理,保持通畅。
5. 使用免疫抑制剂: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几率。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肾穿刺后要多关注自身身体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复查,若出现发热、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