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牙周病常见的方法有口腔卫生维护、龈上洁治、龈下刮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口腔卫生维护:牙周病主要是由牙菌斑等引起,良好的口腔卫生能有效减少牙菌斑滋生。患者需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同时配合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从而缓解牙周病症状。
2.龈上洁治: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等器械去除牙龈缘以上的牙石、菌斑和色渍。牙周病患者牙石堆积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龈上洁治能直接清除这些刺激物,使牙龈炎症减轻,促进牙龈组织恢复健康。在操作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牙齿情况,调整洁牙机功率,将工作头轻轻接触牙石,利用超声波的高频震荡击碎牙石,达到清洁目的。
3.龈下刮治:针对牙周袋内龈下牙石进行清理。牙周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龈下牙石会不断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炎症加重、牙槽骨吸收。龈下刮治使用精细的刮治器械,深入牙周袋内,将牙石彻底刮除,同时平整牙根表面,消除细菌生存环境,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阻止牙周病进一步发展。
4.药物治疗:在牙周病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常用药物有甲硝唑片,能有效杀灭厌氧菌,抑制牙周病菌生长,遵医嘱口服;碘甘油,可直接涂抹于牙龈患处,有消炎收敛作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对多种牙周致病菌有抗菌活性,遵医嘱服用。这些药物能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促进牙周组织愈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5.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牙周病患者适用。如翻瓣术,通过手术将牙龈翻开,暴露牙根和牙槽骨,彻底清除牙石和病变组织,同时修整牙槽骨外形,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植骨术则是在牙槽骨缺损处植入骨替代材料,引导骨再生,恢复牙槽骨高度和形态,改善牙周支持组织功能,提高牙齿稳固性。
牙周病治疗后,日常生活中要持续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嘱咐,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若出现牙龈出血、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牙周组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