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腺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定期复查、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经肛门切除、根治性手术切除等。
1. 定期复查:对于一些较小且无症状、病理提示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直肠腺瘤,定期复查是一种可行的观察手段。因为这类腺瘤生长缓慢,恶变风险相对较低。通过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等,密切监测腺瘤的大小、形态等变化。若在复查过程中腺瘤无明显变化,可继续观察;若出现增大、形态改变等异常,则需进一步治疗。一般建议每 1 - 2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复查。
2. 内镜下切除: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有蒂或较小的无蒂直肠腺瘤。通过结肠镜,利用高频电凝、激光、微波等技术将腺瘤切除。因为内镜能够直接到达病变部位,精准操作。高频电凝可使组织蛋白凝固、血管闭塞,从而切除腺瘤;激光能量高,能快速汽化组织;微波则通过热效应使腺瘤组织坏死脱落。切除后标本需送病理检查,明确是否切净及有无恶变。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无法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如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它能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减少腺瘤的刺激;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可作用于肠道黏膜,减轻局部炎症;奥沙拉嗪胶囊,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功能。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肠道内环境,抑制腺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但通常不能完全消除腺瘤,需遵医嘱长期服用并配合定期复查。
4. 经肛门切除:对于距离肛门较近一般距肛门 7cm 以内、体积相对较大无法内镜切除的直肠腺瘤适用。经肛门直接暴露腺瘤,将其完整切除。由于该部位手术视野相对较好,能在直视下操作,可确保切除的彻底性。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定期换药,促进伤口愈合。
5. 根治性手术切除:当直肠腺瘤发生恶变,或腺瘤体积巨大、内镜及经肛门切除困难时,需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会切除包括腺瘤及其周围部分肠管、系膜、淋巴结等组织。目的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防止癌细胞扩散转移。手术方式根据病变位置和范围有所不同,如低位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等。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放疗等进一步治疗。
直肠腺瘤患者治疗后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适当运动。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