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静脉滴注的注意事项包括浓度控制、滴速调节、监测尿量、观察局部、避免漏液等。
1. 浓度控制:氯化钾静脉滴注时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0.3%。若浓度过高,会刺激血管内膜,引发疼痛,甚至导致静脉炎,影响患者治疗体验与血管健康。
2. 滴速调节:滴速需严格把控,通常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40 - 60滴。过快滴注会使血钾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3. 监测尿量:使用氯化钾静脉滴注前及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尿量。只有在尿量充足一般每小时不少于30ml时才能补钾,因为尿量过少会导致钾排出减少,易引起高钾血症。
4. 观察局部:滴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情况。若出现局部不适,可能是药物刺激或发生渗漏,需及时处理,防止局部组织坏死。
5. 避免漏液:确保输液装置连接紧密,防止氯化钾溶液漏出。一旦发生漏液,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强烈刺激,造成局部损伤。
在进行氯化钾静脉滴注时,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如实反馈自身感受。医护人员会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密切观察各项指标。患者自身也需留意身体反应,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