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与肾结晶在形成原因、大小形态、症状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形成原因:肾结晶通常是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浓度过高,析出结晶但尚未聚集成较大颗粒,多与饮食中矿物质摄入过多、水分摄入不足等有关;肾结石形成除了尿液成分异常外,还可能涉及泌尿系统局部因素、机体代谢紊乱、药物相关因素等,成因更为复杂。
2. 大小形态:肾结晶体积非常小,通常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形态不规则;肾结石大小不一,小的如沙粒,大的可能充满整个肾盂,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鹿角形等。
3. 症状表现:肾结晶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肾结石根据大小、位置不同症状差异大,较小结石可能引起腰部隐痛、血尿,较大结石或引起梗阻时会导致肾绞痛、恶心呕吐、尿频尿急等症状。
4. 检查结果:肾结晶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肾实质内的点状强回声,后方声影不明显;肾结石超声显示为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明显声影,X线检查部分肾结石可显影。
5. 治疗方法:肾结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过增加饮水量、调整饮食结构等,促进结晶排出;肾结石治疗方法多样,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成分等,可选择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
日常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草酸、高钙食物摄入,增加水分摄入,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问题并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