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的症状包括疼痛、身高变矮、骨折、骨骼变形、呼吸功能下降等。
1. 疼痛:骨密度降低时,骨骼的结构和强度受到影响,身体会通过疼痛信号来提醒。常见的疼痛部位有腰背部、髋部、肩部等,疼痛通常为隐痛或酸痛,活动后可能加重,休息后稍有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2. 身高变矮:随着骨密度降低,椎体骨质流失,椎体逐渐被压缩变形,导致脊柱弯曲,身高也会随之变矮。这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很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身高不如从前。
3. 骨折:骨密度低使得骨骼变得脆弱,轻微的外力作用,如咳嗽、弯腰、摔倒等,都可能引发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手腕、髋部、椎体等,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
4. 骨骼变形:长期骨密度低,骨骼在承受身体重量和日常活动的压力时,容易发生变形。比如,腿部骨骼变形可能导致走路姿势改变、关节疼痛等问题,影响正常的行动能力。
5. 呼吸功能下降:严重的骨密度降低导致脊柱变形,可能会压迫肺部,使肺部的扩张和收缩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呼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降低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同时,要定期体检监测骨密度,若发现骨密度低,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