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临床表现有皮肤改变、感觉异常、疼痛、溃疡、坏疽等。
1. 皮肤改变:皮肤可表现为干燥、皲裂,由于血糖升高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及血液循环,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弹性下降,进而出现干燥、脱屑现象,严重时会有皲裂。还可能出现色素沉着,局部皮肤颜色加深,这与局部血管病变及代谢异常有关。
2. 感觉异常:患者常出现肢体麻木,像有蚂蚁在皮肤上爬行的蚁走感,或感觉皮肤有刺痛、烧灼感。因为高血糖损害了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使患者对温度、疼痛等感觉变得迟钝。
3. 疼痛:早期可能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酸痛、乏力,休息后缓解,即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进展,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出现疼痛,尤其在夜间,疼痛往往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睡眠。
4. 溃疡:多发生在足部压力点,如足底、脚趾等部位。起初可能是一个小水泡或破损,若未得到及时处理,在高血糖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发展为溃疡,溃疡面可逐渐扩大、加深。
5. 坏疽: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坏疽,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干性坏疽表现为局部皮肤干燥、变黑、变硬;湿性坏疽则伴有明显的感染、渗出,有恶臭;混合性坏疽兼具两者特点。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有无损伤,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同时,严格控制血糖,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防止糖尿病足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