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折?顾名思义,骨折就是指骨头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一般是在第三力的作用下,骨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完全性或者部分性断裂,一般发生于老年人和儿童,这与老年人和儿童骨质里钙含量息息相关。
骨折的原因:
1. 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又分为直接作用力和间接作用力。直接作用力是外力直接作用在肢体的某一部位,直接导致某一部位的骨折。骨折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常见的有胫腓骨骨干骨折,尺挠骨骨干骨折。间接作用力是指,肢体通过传导作用间接受力而导致的骨折。比如车祸发生,司机收到撞击力,导致髋关节骨折,高处坠落导致胸腰椎骨折,跌倒时尺挠骨远端骨折等。
2.疲劳性骨折:肢体在长期从事某一个特定的活动时,导致某一特定部位的积累损伤性骨折,又叫做积累性骨折。比如急行军导致的第二趾骨的骨折,这种骨折没有移位,但是愈合比较慢。
3.骨质疏松:老年时期相对于青年时期,骨骼钙的流逝加快,导致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易骨折的一重大原因,且骨折后不易恢复。因此,老年人需定时补充钙,多吃鱼、鸡蛋、豆制品、牛奶等含钙量多的食物。骨折后更需要加强钙的补充。
一般骨折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疼痛、局部肢体、肿胀、发热、功能障碍、畸形等症状,一旦发现,立即就医,出血量过多时应先止血,防止出血过多导致休克。脊椎骨折时,不易随意搬动患者,应按照原位固定患者,患者应被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搬运,或者等待是医护专业人员处理,千万不可单人抱起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