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指食管黏膜中的组织受到损伤或者强烈刺激,使食道粘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食道炎。食道炎患者在吞咽时感到疼痛,而且胸骨后也会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呕血的症状。因此该病对患者而已是非常痛苦的。那么,治疗食道炎的偏方有哪些呢?现在我们来介绍治疗食道炎的偏方。
偏方一:六郁汤
(组成1陈皮(去白)、半夏(汤泡10次)、苍术(米泔浸)、川芎各,赤茯苓、栀子(炒),香附,甘草(炙)、砂仁(研细)。
(用法)上药细切,加生姜3片,加水,煎,温服。
(功效)行气活血,消积和胃。
(主治)气、湿、热、痰、血、食郁滞中焦。
(加减)气郁者,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湿郁者,加白术、倍苍术;热郁者,加黄连、倍栀子;痰郁者,加南星、枳壳、皂角;血郁者,加桃仁、红花、牡丹皮;食郁者,加山楂、神曲、麦芽。
偏方二:半夏厚朴汤
(别名)厚朴汤(《圣济总录》)、大七气汤(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半夏、茯苓,厚朴、生姜,苏叶。
(用法)上药用水700毫升,煎取400毫升,分4次,日3次,夜1次,温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咽中似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脘痞闷,呕恶食少,精神忧郁,烦躁易怒,苔白腻,脉弦滑。
(加减)本方原为梅核气而立,用治食管炎之痰郁患者,可选加清热药物,如黄连、山栀等,解郁类药物,如柴胡、郁金等,化痰类药物,如陈皮、胆南星等。
偏方三:参香散
(组成)人参、官桂、甘草,半夏、桔梗、枳实、陈皮、桑白皮、青皮、麦门冬、大腹皮,紫苏子、香附子、茯苓,木香。
(用法)上药为散。用水,加生姜,大枣,灯心,煎,去滓,空腹时服。
(功效}温中健脾,行气燥湿。
(主治)脾虚作胀,痞气。
偏方四:枳术二陈汤
(组成)枳实(炒),白术(炒)、半夏(制)、茯苓、陈皮,甘草(炙)。
(用法)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功效)燥湿除饮,行气和胃。
(主治)脾胃痰饮,胸膈不利。
偏方五:理饮汤
(组成)白术,干姜,桂枝尖、炙甘草、茯苓片,生杭白芍药,橘红、川厚朴。
(用法)上药水煎服。
(功效)燥湿化痰。
(主治]心肺阳虚,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方解)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药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
1.鲜饮:鲜藕、鲜茅根,将鲜藕和鲜茅根洗净后,用水煮成汤汁即可,频饮。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出血患者辅助治疗食用。
2.薤白饮:薤白,薏苡仁,将薤白和薏苡仁加水煮至烂熟后,取汁即可,代茶频饮。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炎症初起者饮用。
3.五汁安中饮:韭汁、生姜汁各1份,牛乳6份,梨汁、藕汁各3份。将以上各汁混在一起,搅匀后煮沸,温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适用于食管炎初起者饮用。
4.猪肚公英汤:猪肚1个,蒲公英、生地黄、麦冬,将以上各药用水煮熟,加入作料后,再稍煮一会儿即可,吃猪肚,饮汤。适于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辅助治疗食用。
5.韭菜姜汁:韭菜汁,姜汁,人乳,将上述材料一起煮沸,晾凉至微热后即可,饭前1次服下;另外,可在饭后再用陈皮3克,煎汤漱口,每日1次,连服3日。此方适用于反酸、呕吐者饮用。
外用偏方
加味灌肠液:将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各,加竹菇、半夏、胆星,把这些药材用水煎制成汤药,过滤后,取浓汁400毫升,冷却至与体温大致相同(37℃)为宜,每次取本品2 00毫升,灌肠20~30分钟,4小时后,可重复。以上是关于治疗食道炎的偏方的介绍,现在大家都知道治疗食道炎的偏方有哪些了吗?在中医治疗食管炎的方剂里,大多根据行气化湿的原理,以消导和胃类药物为主进行治疗。同时医生提醒患者,在采取偏方进行治疗时,应先咨询有关的中医,在其指导下进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