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当代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即肺淤血和外周水肿。那么心力衰竭导致水肿原因是什么呢?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心脏的肌肉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从心脏排出,而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缺血、淤血以及器官功能失调,这就是心力衰竭。而在这种功能的失调就有可能是心力衰竭导致水肿原因。
一般情况下,右心衰竭可能引起全身水肿,习惯上又称心性水肿。心性水肿最早出现在身体的下垂部位。 心力衰竭导致水肿的机制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静脉回流障碍 当心力衰竭时,心收缩力减弱致排血量减少,静脉回流受阻,再加之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多等作用,均使静脉压升高,后者又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和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胃肠道淤血和肝淤血,使蛋白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障碍和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进一步加重水肿。
另一种心力衰竭导致水肿的原因则是心输出量减少 。
首先,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原尿生成减少。其次,肾血流减少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肾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加强。然后通过血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而且利钠激素和心房肽分泌减少。最终肾血流重新分布和滤过分数增加,使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上述原因均是心力衰竭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
心力衰竭对是老年人危害极大的一种疾病,应该及早预防及早治疗。而心力衰竭导致水肿则是心力衰竭的一种明显的症状,也是我们生活中判断心力衰竭的一种常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