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临床以无症状性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膜性肾病可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一般无明确病因,而继发性则是有明确的系统性疾病中累及肾脏、病理改变为膜性肾病的肾小球疾病。在膜性肾病中,原发性患者一般多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继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比例增加。下面简单归纳一下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
继发性膜性肾病常继发于某些免疫性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和I型糖尿病等,偶见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小肠肠病综合征等;其次,感染性疾病也会引发膜性肾病,乙肝肝炎最为常见,梅毒,丝虫病,疟原虫,麻风偶见;某些药物的毒性损坏到肾脏引起膜性肾病,常见的有金制剂,青霉胺,非固醇类消炎药。汞,卡托普利和丙磺舒有时使用不当也会引起膜性肾病。最后,恶性肿瘤为并发膜性肾病的常见病因。肿瘤引起肾脏免疫学损伤的证据:一、肾小球免疫复合物中存在肿瘤特异抗原;二、肿瘤伴发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内含肿瘤特异性抗体。见于类肉瘤病,镰状细胞病和血管滤泡淋巴结增生等恶性肿瘤。若75%的膜性肾病找不到上述病因即为原发性膜性肾病。
以上是继发性膜性肾病常见的病因。除此之外,肾移植也是引起膜性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肾移植后本病的复发率约为10%。膜性肾病病程反复、容易慢性迁延。使用有机金、汞、卡托普利、非固醇类消炎药等药物时应注意用药史,及时停药可使病情缓解。因此,一旦查有蛋白尿体征者应警惕膜性肾病,做到早查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