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包括
1. 听力下降。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耳朵像被东西堵住了一样,听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2. 耳痛。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耳痛,尤其是在按压耳部时。
3. 耳鸣。耳朵里可能会出现嗡嗡声、流水声等异常声音。
4. 耳闷胀感。患者常常感到耳部有闷胀感,不舒服。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保守治疗
1.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等。
2. 鼻腔收缩剂。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3. 黏液促排剂。可调节咽鼓管及鼓室内黏膜生理功能,促进鼓室内积液排出。
4. 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进行咽鼓管吹张。
2.手术治疗
1. 鼓膜穿刺术。抽出中耳积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2. 鼓膜切开术。当积液较黏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出时,可进行鼓膜切开术。
3. 鼓室置管术。如果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考虑行鼓室置管术。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如果出现耳部疼痛加重、听力下降明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