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膜受损表现有腹痛、腹泻、便血、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
1. 腹痛:肠粘膜受损时,炎症刺激肠道神经,引发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位置多在脐周或下腹部,发作时间不规律,可能在进食后加重,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
2. 腹泻:受损的肠粘膜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快速通过肠道,引起腹泻。腹泻频率不定,粪便性状可呈稀便、水样便,严重时一天可达数次甚至十几次,易造成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 便血:肠粘膜破损严重时,会有出血现象,血液随粪便排出,可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滴血,或与粪便混合。出血量少可能仅为隐血,需通过检查发现;出血量多则肉眼可见,颜色鲜红或暗红。
4. 消化不良:肠粘膜受损影响消化功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患者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长期可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5. 肠道感染:肠粘膜作为肠道的重要屏障,受损后防御功能减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易侵入,引发肠道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加重肠道损伤。
日常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肠道负担。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损害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