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怔忡是中医术语,指患者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心悸病情较轻,多为阵发性,常因情绪波动、劳累等因素诱发,休息或情绪平复后可缓解;怔忡病情较重,多为持续性,常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等原因引起,且不因外界因素而发作。
心悸的发生常与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比如突然受到惊吓,导致心神不宁,引发心悸;长期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痰热,扰及心神,也会出现心悸症状;过度劳累,耗伤心气,心失所养,同样可引起心悸。
怔忡多因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或因痰饮、瘀血等病理因素阻滞心脉所致。久病体虚,心脏功能逐渐衰退,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怔忡;先天心脏发育不良,或因其他疾病累及心脏,也会导致怔忡发作。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饮食上,应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适当进行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心悸怔忡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