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方式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流行病学史等。
1. 核酸检测:通过采集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核酸。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基本可确诊感染。核酸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2. 抗原检测:自行采集鼻腔拭子进行检测,操作相对简便、快速。一般15 - 20分钟即可出结果。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在病毒载量较高时检测结果更可靠,阳性结果也可辅助诊断。
3.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结合症状及相关体征,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
4. 影像学检查: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特征性表现,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等,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辅助诊断。
5. 流行病学史:了解患者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等,对于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日常生活中,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进行检测。一旦确诊,需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隔离、用药等,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