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类风湿通常需结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 症状:类风湿起病多隐匿,早期可能出现乏力、低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随后逐渐出现关节症状。典型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常见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也可累及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疼痛多呈持续性,活动后可稍缓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畸形。
2. 体征: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受累关节有压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受限,部分患者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关节鹰嘴突附近等。
3. 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测很重要,多数类风湿患者RF和抗CCP抗体呈阳性,且抗CCP抗体对类风湿诊断特异性较高;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常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血常规可能出现贫血等表现。
4. 影像学检查:X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面骨质侵蚀、破坏等;超声能清晰显示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等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病变的诊断更敏感,能发现骨髓水肿等细微病变。
确诊类风湿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关节过度劳累和损伤。注意关节保暖,可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以维持关节功能。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