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患腰间盘突出可通过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 症状表现:腰间盘突出常见症状有腰部疼痛,多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活动、劳累后加重,休息缓解;下肢放射性疼痛,从腰部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动作可使疼痛加剧;还可能有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严重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鞍区感觉障碍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2. 体征检查:医生会进行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伸直下肢抬高,若在60°以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为阳性;加强试验是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至疼痛消失,再背屈踝关节,若疼痛复现则为阳性。还有股神经牵拉试验等,用于辅助诊断。
3. 影像学检查:X线可显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等间接征象;CT能清晰显示腰椎骨质结构、椎间盘形态及神经根、脊髓受压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能准确判断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及对神经、脊髓压迫程度,是诊断腰间盘突出的重要检查方法。
若怀疑患有腰间盘突出,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断。确诊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可适当进行腰部康复锻炼。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