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表现、发病原因、治疗方式、传染性、检查结果是确定是肺结核还是感冒的关键要点。
1. 症状表现:感冒通常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发热多为低热,持续时间较短,3 - 5天可自愈。而肺结核症状相对隐匿,常见咳嗽、咳痰,可持续2周以上,还可能伴有咯血、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2. 发病原因: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在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发病。肺结核则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所致,当人体抵抗力降低,结核菌容易在肺部大量繁殖引发疾病。
3. 治疗方式:感冒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通过对症治疗,如使用缓解鼻塞、止咳等药物,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一周左右可恢复。肺结核治疗则需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6 - 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4. 传染性:普通感冒传染性相对较弱,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易传播。肺结核传染性较强,尤其是开放性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等方式排出结核菌,健康人吸入后易被感染。
5. 检查结果:感冒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肺结核通过胸部X线、CT检查可发现肺部有特征性病变,痰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等也有助于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与传染源的接触。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