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病变的表现包括疼痛、活动受限、畸形、神经症状、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1. 疼痛:是脊柱病变较为常见的表现,可为局部隐痛、刺痛、酸痛或放射性疼痛。疼痛程度因病变类型、严重程度而异,可能在活动、劳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导致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
2. 活动受限:脊柱的屈伸、侧弯、旋转等活动可能受到不同程度限制。患者可能难以弯腰、后仰、向侧方弯曲身体,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如穿衣、弯腰捡物等动作都可能变得困难,这在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等病变中较为明显。
3. 畸形:脊柱外观可出现异常,如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等。脊柱侧弯表现为脊柱向一侧弯曲,严重时可伴有胸廓畸形;后凸畸形则表现为脊柱过度后凸,背部呈驼峰样改变,多见于椎体压缩性骨折、佝偻病等。
4. 神经症状:当脊柱病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会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减退,严重时可导致肌肉萎缩。颈椎病变压迫神经可能引起上肢症状,腰椎病变则常影响下肢。
5. 大小便功能障碍:少数严重的脊柱病变累及马尾神经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排便排尿困难等情况,这通常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负重,适度进行脊柱功能锻炼。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医嘱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