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男,63岁,原先脑部有个粉瘤,很多年了,一直不痛,去年有点痛,就去医院割了,后来头就疼,一直后脑勺头皮发紧,做CT也没有问题,但是头还是疼,后来发现血压偏高,通过吃降压药,血压降下来了,但是头还是疼,麻烦您给解答一下,谢谢!!
您好,可能是血管神经性的头痛!高血压是全身的疾病,请定期复查,和遵医嘱服用药物!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或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以女性较多,多始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波动、疲劳等,发作前可有先兆,如视觉闪光、暗点、偏盲、暂时性失语,半身麻木或运动障碍等,一般先兆症状持续15、20分钟。头痛呈周期性发作,每次持续4-48小时,偶可达数天,常见伴随症。状有烦躁、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等,少数病人可有眼肌麻痹,发作时两侧瞳孔可以大小不等。应注意鉴别症状性偏头痛(主要因为脑肿瘤、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所致)。 偏头痛病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可能与调节血管运动有关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有关。发作开始为颈内动脉分枝的痉挛,引起相应脑组织功能障碍的症状,继之转为颈外动脉分枝的扩张,搏动增强而出现头痛。 本病的诊断可依据病程多年、反复发作、症状典型、有阳性家族史,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一般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氯丙嗪等),头痛发作严重时可用麦角咖啡因等药物治疗。 本病中医又称“偏头风”,其痛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多系肝经风火所致,一般可采用平肝熄风清热法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临床以一侧阵发性剧烈头痛,伴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为特征。诊治时分为偏头痛性和非偏头痛性两种。典型的偏头痛以女性多见,约60%~80%患者有遗传史,多于青春期发病。 中医辨证分型认为风邪入脑型头痛者,头一侧痛甚,或左或右,呈跳痛、掣痛,经年不愈,每因冒风受寒或情绪不畅而诱发;舌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拟疏风活血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其中川芎30克,细辛3克,白芷12克,防风12克,荆芥12克,羌活10克,薄荷5克,全蝎 6克,僵蚕6克。 瘀阻脑络型头痛多在一侧,头痛时作时止,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或剧痛似裂,或青筋现露,本型多见于壮年妇女,经行滞涩量少,且挟瘀块,或经行头痛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细涩。治拟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其中川芎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牛膝15克,生地15克,桔梗3克,当归20克,枳壳6克,甘草3克。 肝经风火型头痛多在一侧胀痛,额部尤甚,太阳穴筋脉隆起跳痛,甚则全头胀痛欲裂,或因火邪上冲则头痛,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面红目赤,畏光羞明,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熄风,方用胆菊饮,其中龙胆草15克,菊花12克,天麻 12克,川芎20克,白芷12克,夏枯草30克,钩藤30克,地龙12克,全蝎10克,栀子12克,丹皮12克,珍珠母30克。 肝阳上亢型头痛偏侧头部胀痛而眩,或全头闷痛,郁怒加重,心烦急躁,失眠多梦,面部烘热,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以平肝潜阳,滋水涵木,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12克,钩藤30克,石决明30克,生熟地各15克,茯神12克,夜交藤20克。 痰浊上蒙型头痛为偏侧头痛,头重而昏蒙,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纳呆食少;舌苔白腻,脉弦滑。治以化痰降逆,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牵正散化裁,其中半夏20克,白术12克,茯苓30克,陈皮12克,天麻12克,白附子12克,白僵蚕10克,全蝎5克,地龙10克,炙牙皂5克,蔓荆子10克。 精血不足型头痛头脑空痛或隐痛,痛势绵绵,遇劳则剧,伴头晕耳鸣,心悸易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填精益髓,补气益血,方用大补元煎合四物汤化裁,其中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枸杞15克,杜仲12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红参5克,黄芪30克。 针灸:穴取太阳、头维、合谷、阿是穴。肝阳上亢加太冲,痰湿加丰隆。手法是提插捻转,强刺激,留针30~50分钟,每日1次。痛剧可取太阳、太冲和健侧合谷穴,以及患侧风池、率谷,中强刺激。另外,还可使用周围针疗法,即在距离疼痛部位外围约0.5厘米处,用0.5 ~1寸毫针斜向痛处中心进针深约0.2~0.5厘米,以后每隔0.5厘米同样刺入1针,直至围成一周。顽固性头痛还可采用埋针疗法,即取1.5~2寸毫针两枚,分别平刺入颞前线和颞后线,用橡皮膏粘贴针柄,留针24~28小时或更长一些时间,待疼痛停止后,方可起针。 推拿:令病人坐位,先使用拿法、一指禅推法与揉按法施于天池、天柱等穴各2分钟,再沿足太阳、足少阳经由上而下至大椎两旁往返操作3~5遍。而后用一指禅、揉按法施于百会、率谷、头临泣、头维、太阳等穴各2分钟,并以抹法自攒竹沿眉至太阳穴5~6遍,最后拿合谷2分钟。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