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问题描述:感觉痰很多,每次吐的痰很少但频繁,这是什么原因?本人体胖,有高血压,喜欢辛辣食品, 饭量很不错
你好朋友,考虑是慢性咽喉炎.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说的这症状分析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建议抗炎治疗。
指导意见:
建议抗炎治疗。要做合理的运动。饮食要低盐低脂。建议用中药汤剂来调理。如症状不缓解建议去医院检查
以上是对“感觉痰很多,每次吐的痰很少但频繁,这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气粗,痰黄黏稠,咯痰不爽,兼见发热恶风,头痛汗出等,可用“桑菊茶”.桑叶,菊花各10克,白砂糖适量
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
将桑叶,菊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再加人白砂糖适量,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有疏风散热,宣肺止咳的作用.
病情分析:
你好,考虑咽喉炎引起的,治疗时应以寻找病因,预防为主.应戒除烟酒,消除外界各种不良因素.有滤泡形成者可行激光手术.也可采用中药治疗.如胖大海泡茶饮用等.
指导意见:
预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注意口腔和鼻腔卫生,防治口,鼻疾病.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身体营养平衡,少吃过热,过冷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因为慢性咽炎疗程长,疗效慢,不容易完全治愈.需要认识.不需要担心.保持心情舒畅很重要.
病情分析:
你这是也是有痰不易咳出最好是多运动运动这个是少吃辛辣甜的还有咸的食物不要吃肉类可以减少痰液的生成
指导意见:
你这是有痰不易咳出建议患者少吃肉类以及含盐比较多的食物多喝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情分析:
痰多有很多原因: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西医对痰多的诊治正常人痰量很少。在吸烟者或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就增多。今介绍常见痰多的几种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凉后易犯咳、喘、痰多,经久不愈,可形成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黄黏且发热。2、肺炎大叶性肺炎时有铁锈痰,并伴发冷发热。3、肺结核发热、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能找到结核菌,可伴有血痰。4、支气管扩张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三层,也可伴咳血。5、肺脓疡痰量特多而臭,伴发热。6、绿脓杆菌感染痰呈绿色或黄绿色,较黏,伴发热。7、肺癌咳痰稀或稠,有时带血,晚期痰也臭。为了查清痰多的病因,应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拍x线胸部照片。可疑肺癌时,应照断层片或胸部cT检查,验痰查,找癌细胞,最好做气管镜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手术、早放疗或化疗。如果是感染,应做痰培养检查。培养出致病菌后,还需做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指导意见:
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1、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2、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O克,银花12克。3、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4、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5、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化痰的中成药: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1匙。
介绍3种化痰的常用西药:l、氯化铵:每日3次,每次饭后服0.3~0.6g。2、必消痰:每日三次,每次8~9mg。
3、羧甲半胱氨酸:每日3次,每次1片(0.6g)。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养,吃一些理气化谈的药物注意不要吃过于油腻,高脂肪,高含糖的食物多喝一些平和性的粥类多吃一些化痰的水果,以梨为主,但不可多吃因为梨性寒,可以起化痰的作用。
以上是对“感觉痰很多,每次吐的痰很少但频繁,这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