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问题描述:本人最近肛门疼痛,肿胀,不适.到医院放射科拍摄X光片,显示直肠前突14MM,直肠黏膜脱垂,请问是应该做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应怎样治疗?
要是手术治疗,手术是大是小?有没有什么风险?
您好! 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本病的临床症状,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再后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但嵌顿发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和紫绀,黏膜皱襞消失,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绞窄和坏死.未脱出时,体检可见肛口呈散开状,指检往往发现肛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
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
(一)部分脱垂(不完全脱垂)
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脱出长度为2~3cm,一般不超过7cm,粘膜皱壁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脱垂的粘膜和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二)完全脱垂
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10cm,甚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发病缓慢.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约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且不易回复.如未能及时复位,脱垂肠段可发生水肿,绞窄,甚至有坏死的危险.此外常有大便排不尽与肛门部下坠,酸胀感,有的可出现下腹胀痛,尿频等现象.嵌顿时疼痛剧烈.
脱垂程度轻重分成三度:一度为直肠粘膜脱垂,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三度为直肠及乙状结肠脱出
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
祝您早日康复!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段向外翻出脱垂于肛门之外.
临床表现
排便时直肠由肛门脱出,便后自行回缩到肛门内,以后逐渐发展到必须用手托回,严重时不仅大便时脱出,在咳嗽,喷嚏,走路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均可脱出.常有大量粘液污染衣裤,引起肛周瘙痒.当脱出的直肠被嵌顿时,局部水肿呈暗紫色,甚至出现坏死.
检查时令患者蹲位用力,使直肠脱出,不完全性脱垂仅粘膜脱出,指诊只是两层折叠粘膜.完全性脱垂为全层肠壁翻出,粘膜呈同心环状皱襞,肿物有层层折叠,如倒宝塔状.
治疗
(一)一般疗法 排粪定时,蹲踞时间不可太长,避免便秘或腹泻,便后立即复位,以改善局部情况,嘱病人每日自行收缩肛门多次,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能力.
(二)注射疗法 直肠粘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部分脱垂病人,按前后左右四点注射至直肠粘膜下,每点注药1~2毫升.注射到直肠周围可治疗完全性脱垂,造成无菌炎症,使直肠固定.常用药物有5%酚植物油或甘油溶液等.
(三)手术疗法
1.脱垂粘膜切除 对部分性粘膜脱垂患者,将脱出粘膜作切除缝合.
2.肛门环缩术 麻醉下在肛门前后各切一小口,用血管钳在皮下绕肛门潜行分离,使二切口相通,置入金属线(或涤纶带)结成环状,使肛门容一指通过,以制止直肠脱垂.
3.直肠悬吊术 以重度的直肠完全性脱垂患者,经腹手术,用两条阔筋膜(腹直肌前鞘,纺绸,尼龙布等)将直肠悬吊固定在骶骨胛筋膜上,并封闭直肠陷凹,加强对直肠的支持
祝您早日康复!
手术治疗,注射硬化剂
温馨提示: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