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阻断一般在孕期24-28周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进行。
孕期24-28周进行母婴阻断干预,是因为此时胎儿发育相对稳定,且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度等情况相对清晰。通过给孕妇使用抗病毒药物,能够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载量,减少病毒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的风险。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进行干预,是由于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此时及时采取措施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几率。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在孕期24-28周时,若乙肝病毒DNA定量较高,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后给予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使得孕妇血液中的病毒数量减少。而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要尽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能迅速中和进入新生儿体内的乙肝病毒,起到被动免疫的作用;乙肝疫苗则刺激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获得主动免疫能力。
在整个乙肝母婴阻断过程中,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产检,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等指标。产后也要关注新生儿的疫苗接种情况,确保后续的疫苗按时接种。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同时,要定期带新生儿进行相关检查,查看乙肝阻断是否成功,若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温馨提示: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